...

拿著手機的身影看著看著,嘴角不禁勾起,看評論有意思多了,不過隨後滑動的食指停留在某處,一句評論映入眼簾,

青山居士:本宇宙的質量減的有點多呀·,·

陳十一覺得此中或有深意,正欲思考之時,腦海深處,那一股熟悉的情緒,再次湧起,

失落的情緒似浪潮一般衝擊著陳十一的腦海。

他故而退出微博,關閉手機,將其放到一旁,那句評論也被腦中的情緒替代,

其起身來到客廳寬敞處,先是雙膝跪伏,隨即雙手於胸口倆側距離撐地,

雙腿伸直,

做好這一切之後,陳十一雙臂緩緩彎曲至直角,又緩緩伸直,

就這般,一個標準的俯臥撐完成,

陳十一併未停止,而是心中默數,

‘1’

‘2’

‘3’

‘4’

...

‘120’

默數到此時,陳十一渾身也方才剛剛出汗,其實有時候回想一番,人體的可塑性真強,最開始陳十一讀大學時,做十個都十分費勁,靠著每天加一個,如今一百二十個也遊刃有餘,但是人體是有上限的,

並且長期鍛鍊過的人就會明白這個上限到健身後期,

很容易就能觸碰到,如果硬去突破這個極限的話,結果只有受傷,

只是巧合的是,人的體魄也如科技一般,不是一直鍛鍊就能無限增長的。

因此當他了一百二十個俯臥撐後,感受到雙臂的輕微痠痛,便不再繼續了,可腦海中湧現的情緒依舊沒有一絲減弱。

陳十一彷彿早就知道了這一點,在一種鍛鍊到達了極限之後,若想繼續鍛鍊,那便換一種方式,

這樣能避開已經到達極限的區域性肌肉,

於是他開始了一百二十下踮腳跳,當踮腳跳次數到達以後,

一百二十次仰臥起坐接踵而至,

運動的最後則是紮了個馬步,在扎馬步的同時,對著空氣揮動了一百二十下。

做完這一切後,即使是陳十一,此時也氣喘吁吁,可腦中的那道情緒卻未退卻絲毫。

雖然對於這種異常,陳十一已經司空見慣,

但自大學到如今,

曾經學過心理學的陳十一,從課本中知道大部分的心理情緒跟生理是有一定關聯的,他也切身實地實驗過,

確實對於絕大多數的負面情緒,一次酣暢淋漓的鍛鍊就可以消退,如果一次不行那就二次。

但對於自身內心深處湧現的強烈悲傷,自己數十年日復一日的鍛鍊並未能減輕一毫,

最後的結果是痛苦的情緒沒有改善,反而養成了經常鍛鍊的好習慣。

陳十一原先只認為是曾經受到的打擊過大,但在他有了三界論的相關知識後,才意識到這件事並不簡單,當然了這是後話了。

回到最開始的大學之時,在察覺到鍛鍊無用後,他並沒有放棄鍛鍊,也在積極尋找方法,畢竟他可不想讓陳嬌擔心,

透過一次偶然,他找到了短暫對抗這種情緒的辦法。

這裡插入一句題外話,雖然長久的鍛鍊不能杜絕他內心那股偶爾會突然來臨的悲意,

但卻能壯自己的膽氣,路遇不平,可抬拳相助,適當的鍛鍊所以是很必要的,雖然在肉體達到上限之後的鍛鍊只是維持他曾經的水平。

陳十一站著短暫歇了會,隨後來到衛生間,脫去上衣,看著鏡子前線條流暢的肌肉,

這也是自己那麼多年堅持鍛鍊的結果,只不過自重訓練,是練不出大塊頭的,而他來到衛生間也不是欣賞自己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