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到達的地方應是‘湖’中的同一位置,
假定‘湖’中仍是密度輕的在上,密度重的在下,
那麼黑洞在離開我們的宇宙之後應是在宇宙的下方,
結合相對論中,高質量天體將造成空間的扭曲,從而加快時間的流速,
在那個諸多黑洞集結的湖中某一區域,可能存在著一個難以想象其質量的天體,或許其質量能達到真正的無窮大,
而因此造成的時間加速也應該是無窮大,也就意味著在那個區域,時間將被加速到沒有時間概念,
這就意味著,所有宇宙的開始到末端,一切的發展在那個區域都應該是可呈現的,
同時,十一學者結合黑洞的演化性質,黑洞向著體積變小的趨勢演化著,
而在那個地方,各個宇宙的黑洞盡皆在此匯合,它們的質量越加厚重,體積則越來越小,或許,真的能演變為質量無窮大,而體積近乎為0的點,至於為什麼體積不能為0,
則是因為十一學者覺得,對於密度公式來說,除數不應為0,那個點或許很小,但不應該不存在。
因此十一學者戲稱那裡的天體,雖然只是一個點,但其內記載著所有宇宙的演變,恰似一本書,包容著天地間所有演變的世界之‘書’,
或許,應該,理論上,只是一本容納了所有歷史的‘書’。
其無窮的質量與引力,註定祂無法被人類企及。
於是,十一學者稱那裡為深淵,深不可達,卻又讓人無法自拔。
說到這裡,可能有小夥伴意識到,密度超過界限,會掉入深淵,那麼密度太輕呢?
十一學者對此又進行了暢想,密度太小會上浮,無法像黑洞那般醒目,
所以對於我們宇宙中比界度還小甚至於小過界限的物質,總是難以察覺,
但十一學者透過自己的思索以及極端推測法,
最終鎖定了比界限還輕的物質。
透過極端推測,物質密度越小,小到沒有密度,那麼它也就像相對論裡句子的反面,越輕的物體,越難引起時間的漣漪,而近乎沒有密度,則意味著其同樣會接近於沒有時間概念。
但其存在方式卻於深淵截然相反嗎,
這種物質按理說應該是體積越來越大,質量越來越小,以此來達成超越界限的程度。
這代表著它將擁有以下特性,籠罩我們的宇宙,但是摸不見,看不著,因為其逼近沒有時間概念的原因,又確實能對宇宙產生影響
這種物質是什麼,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為什麼動物都將生老病死,為什麼萬物都具有引力?
這種物質就是規則,萬事萬物都遵循之理。
當物質密度小到某個程度,小過界限之後,便會演變,又隨著密度的進一步變小,其體積越加廣大,籠罩的區域亦會越多。
而由於其密度比本宇宙界限小的原因,理論上應該是浮在我們宇宙的上方,
但由於其特質,祂們難以想象的體積卻又籠罩著生靈界,持續地發揮作用。
於是,十一學者又提出了三界中的另外一界,靈界!
當物質的密度小過界限,便會從本宇宙中脫離,持續上浮,根據其密度停留到一湖中某一點的集合地,這個集合地即為靈界。
而靈界與深淵有著特性的不同,
深淵收縮為點,
而靈界的集合地雖然在本宇宙之上,但其波及範圍卻影響所有宇宙。
十一學者在此做出一個假設,如果靈界存在質量為零的規則,祂的體積應當為真正的無窮大,祂的效能將籠罩整個‘湖’,
呼~
觀眾朋友們,以上就是三界論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