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小師妹戚小兒,自王亮來到沙彌峰後,煥發了她潛藏在心中的男女之情,已是春心萌動。自王亮離山去尋找鄭排風后,越發地思戀,整天是茶飯無味,愁眉不展,莫名的情愫總在戚小兒心裡糾纏著,王亮的身影總是在眼前晃悠,他的一顰一笑總是揮不去,打不散。就是習劍時,也是丟三拉四老走神。師父看在眼裡,心中自然明白。他想:總不能將她終身困在山上,也要讓她去江湖中走走,歷練歷練。這也是她在山中無法學到的,便對戚小兒說:“你的劍法已經學得八九分了,也可去江湖中歷練一下。你先去蓮花峰的牛皮寨找你師兄王亮,讓他帶你在人世間走走。”說著,將自己隨身佩劍給了戚小兒,告訴她一些注意事項,畢竟江湖險惡。
於是戚小兒告別了師父,隨身攜帶一些乾糧、銀兩和換洗衣服,並將這些用一個大布包裹背在肩上,手提寶劍,從天柱峰一側的滴翠峰過九子巖,再沿著大路向蓉城方向走來。
戚小兒來到街上,看到街道上到處都是人,有手搖撥浪鼓的沿街叫賣針線繡花等物的貨郎擔,有製作各種麵食的小吃攤,有各家商鋪裡琳琅滿目的小商品,手工藝品,還有玩雜耍的,賣老鼠夾子的,不停吆喝。而這些,對戚小兒來說都是異常新鮮的事。她看到好吃的也要嘗一點,看到好玩的泥人,也要買上幾個,看到街上許多人圍在一起玩雜耍的,自然也湊上去看一會兒,她遊興正濃,哪裡人多就往那裡跑,早忘記了師父告知她在路上不能停留,直接去蓮花峰尋找找王亮的叮囑。
不覺間,她又來到了位於城北的父子塔前,而這裡早已經圍了很多人在看熱鬧,只見一個人站在一張桌前,手拿一塊柵板,旁邊還放著一張小鼓,邊說話邊敲鼓,而地下圍攏了很多人在聽他說書!
戚小兒看著也新奇,便也湊上前去看熱鬧。只聽那說大鼓書的說道:“你們知道這父子塔的來歷麼?”
臺下的人急巴巴地問道:“你就說說吧,不要賣關子了!”
“好嘞!”他敲了幾下鼓,誇張地說道:“客官聽好了;話說從前,有一對父子好抬槓,一天那父親問兒子說:‘你說,世上什麼動物最聰明?’兒子答道:‘豬!’父親說:‘錯了!’‘不錯!’兒子抬槓道。‘長嘴大耳朵、呆頭呆腦,算它最笨。’父親辯道。‘別小看它長嘴大耳朵,算它最聰明。’兒子又說。父親又問:‘為什麼?’兒子說:‘因為,豬知道自己難免一刀,所以,它只是吃了睡,睡了吃,什麼活兒也不做,就在等死。’‘那人最終不也是一死,為何還要做呢?’父親又問道。兒子答覆道:‘人可不一樣了,有人活到一百多歲,有人呢只活了幾歲,這還是有區別的,再者又沒有人每天餵養他,不做怎麼行呢?’抬槓的結果,父親只好點點頭說:‘你說的有些道理,看來豬是最聰明的。’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對好抬槓的父子,將他們兩人立在一起,整天面對面地讓他們抬槓,好讓人家看熱鬧,故而有了這座父子塔。”
說鼓書的還沒有說完,下面的人卻鬨堂大笑起來,回應道:“瞎扯蛋。父子塔怎麼會是這樣的來歷呢!好吃懶做的人還給他立塔?”
“好好!各位客官,剛才說的是引子。其實父子塔是男性的象徵,是人類圖騰的崇拜。現在我給大家正式說一個王七求仙的故事。各位想聽嘛?”那說書的故意賣關子。
“想聽!”臺下的人異口同聲地催促。
“你們知道蓮花峰嘛!那上面可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樵夫,上山打柴,來至雲霧飄渺的蓮花峰上,看到峰峰相連,俊秀無比,山中奇峰異石,聳入雲端,不覺被山中美景所吸引,於是將挑擔插於山中,走著、看著,不知不覺來到深山老林之中。眼見不遠處,有一巨巖,絕壁陡峭,巍然高聳。巖頂生長一株桃樹,正掛滿鮮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