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詩社坐落於城南的一座古樸宅院之中。

這座宅子歷史悠久,曾是前朝大儒孫祿的府邸。

孫祿不僅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更是玉泉詩社的創始人。他的後人秉承先賢遺志,慷慨地將這座宅子捐贈出來,使其成為玉泉詩社的根據地。

這座宅院古樸典雅,青磚灰瓦間流露出歲月的滄桑與歷史的厚重。院內的佈局精緻而考究,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孫祿時代的文化風尚。

此時才子們早已聚集一堂,高談闊論,氣氛熱烈。

見到太子的到來,紛紛停下話語,站起身來,恭敬地行禮。

太子微微一笑,抬手示意他們免禮,然後緩步走進詩社。

“太子殿下今日能來,可是我們的榮幸啊。”率先開口的是詩社的負責人孔鬱德。

男人四十多歲,穿一身靛藍長袍,微微躬身行禮,看見太子笑眯了眼,本就不大的眼睛更是一點光亮也露不出來了。

太子輕輕搖頭,淡然說道:“今日來此,只為與諸位共賞詩詞之美,不必拘泥禮節。”

說罷,他走到主位上坐下,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

太子殿下也已經到了,本次活動也即將開始。

孔鬱德緩步走到大廳中央。

他的身後緊跟著兩個小廝,他們合力搬來一個精緻的木架,小心翼翼地擺放在大廳的正中央。

木架上,一個巨大的“利”字瀟灑地書寫著,筆畫之間透露出一種犀利與深邃的氣息。

孔鬱德站在木架前,環視了一圈在場的眾人,然後緩緩開口:

“各位才子,今日主題已定——‘利’。請各位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他的話音剛落,大廳中便響起了一陣輕微的議論聲。

詩社向來以探討學問為主,不為考試,氛圍要讓人放鬆許多。

但這次太子殿下在主位坐著,眾人難免會有一些小心思,希望自己的才能可以被太子看見。

如今的詩社,也並不如前朝那般人員混雜,人多了自然會有各個階層的小圈子。本朝的詩社,因為要受制於朝廷,早就不是最初的模樣了。

在許多龐大的家族中,考量的問題遠比普通人所面對的更為複雜和繁多。家族的成員們往往有著明確的分工和角色定位,每個人都在為實現家族的整體目標和繁榮而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一些家族成員選擇在朝廷中擔任要職,運用他們的智慧和影響力為家族謀取政治上的利益和地位。同時,也有家族成員投身於商業活動,透過精明的頭腦和不懈的努力來維護和增加家族的財富。

當然,在家族的邊緣,也存在著一些被忽視或較少提及的人群。

他們或許選擇投身軍旅,透過勇氣和忠誠為家族贏得榮譽和尊重;又或者他們渴望透過其他途徑獲得名聲和認可,以此來提升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價值。

總的來說,這些大家族中的每個成員都在以各自的方式為家族的繁榮和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而家族的分工明確、角色各異,也使得他們能夠在各個領域和層面上發揮出最大的優勢,共同推動家族不斷向前邁進。

詩社裡看似都是所謂的才子,可是細查下來,竟有一大半都是名門望族裡的人。

他們身處權謀的中心,對朝廷內部的動態與風向自然是洞悉無遺。

當前太子與四皇子之間的明爭暗鬥已然成為朝廷上下關注的焦點,雖然最終的勝負尚難預料,但對於這些名門望族的子弟來說,選擇效忠的隊伍卻刻不容緩。

一旦塵埃落定,那些最豐厚的利益與好處早已被他人瓜分殆盡!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他們必須審時度勢,作出明智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