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

皇上看著殿前經過複試的十名貢士,緩緩開口道:“今朝中百官待補,百業待興,朕破例將春試提前至冬季,更是免了很多科考俗規,為的就是不拘一格招攬人才,殿下諸卿乃是我大永今年才品兼備的翹楚,希望這次殿試都全力以赴,不要讓朕失望。”

“謹遵皇上旨意。”貢士齊聲道。

“好。”皇上看向劉公公,劉公公上前宣讀考題,“陛下出題,大永朝立國一百三十二年,行至今日,請指出動搖國之根本的弊病,並舉列治國之策。”

貢士們提筆研墨,面色凝重,這題可不好解啊。

安禾站在金鑾殿外,望著其中一個貢士,眼眶紅潤,嘴卻咧到了耳根,那正是安禾父親,安有德,皇上解除了本次科考年紀限制,安有德飽讀詩書,學富五車,安禾早應該想到父親會透過會試,來到京城,若父親來了,以他跟母親的不離不棄之情,母親應是也到了京城,安禾小聲給旁邊的一名禁軍說著什麼,那名禁軍抱拳,迅速的離開了。

安有德此時已經下筆,從他流利的筆鋒可以看出,對於殿試題目,是成竹在胸,安禾默默地注視著父親,希望他金榜題名,完成自己一生的夢想。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一個時辰後,鐘聲響起,考官收取試卷,殿試試卷現場批閱,由學政司、太學院禾皇上分別批閱,最終圈點多者則為本屆狀元。

日落西山

皇上批完了試卷,抽出一份,交給劉公公,“誦讀。”

劉公公接過試卷,開始誦讀:

“天武元年,太祖皇帝神勇無雙,兼併天下諸侯,整合巴州割據,自此百姓種有田,食有糧,書同文,車同轍,此為始。

先帝聖明,深諳國之根本為土地,國之強盛須有廣袤之地,遂東征西擴,為大永百姓謀萬世之福,國土日益壯大,卻無心腹守疆,未免新土不穩,舊土難興,皇親胞弟乃手足連心,必勝於外人守土,遂生永國八州,此為因。

王侯各佔一地,一國多政,兵有八色,錢有八類,各州雖互通有無,但關稅高漲,彼此不讓,更有兵強馬壯者,自立為王,置皇權天授於不顧,百姓人命於草芥,窺一斑而知全豹,諸侯割據弊大於利,且牽一髮而動全身,此乃危害大永根基之策,此為病。

今諸侯勢大,任一兵糧可比肩朝廷,永國有八,若不消,天下禍起,惟時爾,削藩之事,未若有無良策,此乃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行,但念強行削藩,勢必戰禍四起,民不聊生,朝廷以一敵多,勝微敗大,思慮再三,有一愚策獻上,諸侯之地,長子繼爵,統管轄土,次子之後,泯為庶人矣,草頭百姓,尚為盈利賭生死,況諸侯之家,遂陛下感念諸侯功高,願為所有子嗣,無論嫡出庶出,皆封土地,支配兵馬,位列王侯,此恩不過幾日,便可將王侯封土,大化小,小化無,此為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今我大永人才濟濟,民智開化,天下可設郡縣州府,八州化三十六郡三百二十縣,每級選賢能者上任,兵政分離,政者為民謀福,兵者護民平安,不出十年,天下歸一,太平永享,此為恩。

餘不敢妄議國政,只為盡心解題,陛下聖明,餘三十有四,從不奢望高中入仕,但念天下蒼生,斗膽答卷,自知僭越,惶恐叩首,感念天恩。”

劉公公誦讀完試卷,貢士搖頭,文官垂首,此文不但冒犯先帝國策,更是想削藩定國,這是其他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只能期盼陛下開恩了。

皇上此時開口道:“解開名封。”

劉公公趕忙解開名封,念道:“安有德。”

安禾臉上露出笑容,果然是老爹的手筆,這個向來敦厚老實的教書先生,提起國事來,倒是比沙場征戰的將軍更有骨氣。

安有德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