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欣瑤望著李壞。

“嗯...開了,我家板爹的車,不過有些年頭了,要是不嫌棄的話...”李壞指著前面停在咖啡店外的桑塔納說道,畢竟現在的女孩子哪有不喜歡好車的,自己這車怕是入不得別人的法眼。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孟欣瑤根本沒有在意這些而是好奇的問道:“板爹是誰?”

李壞:“我老爸...因為時常板著一張臉,所以我從小到大就叫他板爹...”

孟欣瑤:“哈哈哈O(∩_∩)O哈哈~,那想必板爹肯定是一位很有趣的人。”

上了李壞的車,李壞駕駛著桑塔納朝著紙火店方向急速駛去,一番駕駛行雲流水將副駕駛上的孟欣瑤看的目瞪口呆。

“我去,李壞可以啊,你這技術簡直可以和賽車手有的一比。”

聽見此話李壞也是嘴角都快咧到了後腦勺,沒有一個男人能夠拒絕一名美女的誇讚:“那是,你不看看哥是誰。”

“嘩啦”

將捲簾門拉起,再將玻璃門開啟,門頭上高掛:“袱子店”龍飛鳳舞的三個毛筆字所書寫的牌匾,這是奶奶親自寫的。

寫袱子

一年一度的七月十五”鬼門關”,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時節,是中國老百姓祭奠先祖和親人“燒袱子”的時節,每家每戶都在家裡燒袱子為親人禱告著,思念著。

在民間大家一致相信:七月初一是閻王爺開啟鬼門關的日子,被禁錮太久的祖先亡靈,有此難得的放風機會,自然會三步並著兩步的往子孫後代家裡趕。

他們興沖沖的趕來,看到子孫後代早早為自己準備了厚禮,想必會很開心,反之亦然。因此,舊社會民間在每年七月祭祖或平常祭奠亡靈時,都要燒袱子,意在寄錢給祖先亡靈,好讓他們在陰間有錢用,更好地庇佑子孫。

而袱子就是冥幣外包裹的一種特殊紙張,常常以白底黑子的形式呈現,然後在上面寫上誰收,誰寫的,什麼日期以什麼樣的形式給與先人,然後將冥幣,錢紙包裹在袱子裡面,用漿糊封起來,這就是用於燒袱子的製作方法。

李壞經營的這家紙火店平時也就是逢年過節或者是平時為那些家中有白事的人群提供服務,書寫袱子,碑文還有花圈售賣火炮一些小生意。

生意雖然不大,但白事卻是人生當中不可避免的事件,因此生意還是勉強過的去,畢竟現在懂這些的人也是越來越少,老一輩也亡故,剩下年輕一代人就更不懂了,不懂這麼辦,那就找這種紙火店讓老闆代寫袱子,李壞也是為孟欣瑤介紹著自己的工作。

“老闆在不在...”

一名二十來歲的年輕男子急匆匆的跑了進來,看著同樣年輕的李壞詢問道。

“我就是老闆,請問需要點什麼?”

既然生意上門斷然沒有拒絕的理由,這是奶奶說的,畢竟咱做的就是白事的行業,人家有人找上門就證明家中有喪,斷然不能拒絕。

年輕男子有些狐疑,用質疑的神色看向李壞似乎在說:不是說這種傳承年輕人都不會嘛?通常這一行的都是上了年紀的老頭老太太,這小子看著和自己差不多大,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