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後山景區終於開放了,山腳下有個標誌性大石頭,刻著幾個大字:北大山景區。

景區大門口有幾間房子,分別是男女衛生間,售票大廳和旅客休息大廳。

休息大廳提供熱水和冷直飲水,提供充電服務和其他服務等。

檢票處是閘機驗票,上面的紅字顯示著,當前入園28人。

沒錯,一大早,景區開始營業,就已經進入了28名遊客。

景區售票大廳有兩個女孩售票,一名保安維持秩序。

兩個女孩分別是剛高考完的李樂顏和她的好朋友張曉曉。

保安是村裡的人,因為有在外地當保安的經驗,毛遂自薦當了景區售票處的保安。

景區內,全部機器化管理。

系統在前一天贈送了喬葉初十臺機器人,作為巡山機器人,可以保護和服務遊客,同時清理垃圾和提醒遊客一些注意事項。

此時景區有林曼看著,魚塘那邊喬天海在等著散客過來撈魚,西瓜地那裡則是喬大伯和喬大媽在忙活著給遊客摘西瓜。

喬葉初此時正在河邊放入各種魚和蝦,還有水草等。

養豬場沒人看著,暫時只能關閉。

後山景區採取提前預約的模式,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別接待500人,在特定app上預約當天的號,所以不會造成人滿為患的情形。

喬葉初已經在平臺上說明,村內不設飯店,中午吃飯可以到集市上的飯店,或者自帶食物,注意不要隨意丟垃圾即可。

正在忙活的暈頭轉向的時候,一個電話打破了喬葉初樂此不疲的心境。

手機上顯示的備註為:大姑。

喬葉初放下手中的活,皺了皺眉頭,接通電話,“喂,大姑。”

“葉初啊,我和你姑父帶著孩子晚上九點到市裡火車,到時候就沒有回縣城的車啦,你來接我們唄?”喬金花的語氣毫不客氣,甚至給人一種你不答應也得答應的感覺。

畢竟在喬天海一家子面前,她習慣了以自己為中心,也是有話語權的。

喬葉初耳朵被震了一下,稍把手機拿遠一點,她想了想,“好,我去接你們。”

她本來想問怎麼這個時候回來了,但又覺得問多了,大姑肯定又要展開話題說很多。

其實喬葉初從小並不喜歡大姑一家,因為大姑把孃家當自己家,卻不把媽媽當喬家人。

簡單來說,就是大姑經常來孃家打秋風,或者從孃家拿東西回婆家,但又經常在奶奶面前說媽媽的不好。

連帶著李湘琳生不出兒子,她每次見面都得說幾句。

過年時大姑一家都沒回來過年,是因為大姑的大兒媳婦正在過年期間坐月子,不想折騰一番回村裡過年。

至於為什麼現在回來,喬葉初不清楚,但她有預感,一定沒什麼好事。

不過接是應該去接的,畢竟帶著孩子,又是夜裡。

“俺們回去住你家,你跟你媽說一聲,幫忙收拾收拾房間,曬曬被子。”喬金花知道侄女肯定會答應,語氣好了幾分。

“住我家?”喬葉初更疑惑了。

“對,不能嗎?”喬金花的話中立刻多了一絲不耐煩。

非要她把事情說開,顏面盡失才行嗎?

要不是家裡遇到了事,誰稀罕住她家?

現在掙了點錢了,連大姑都看不起了?

喬金花撇撇嘴,有錢就該拿出來分點,不能便宜全讓喬葉初舅舅舅媽佔了。

“能,我等會兒跟我媽說。”喬葉初無奈地回了一句。

她就說,什麼也不能問,就答應就行了。

以前看在奶奶的面子上,現在看在爸爸的面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