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雨薇睡醒後,拿起放在床頭櫃上的手機,給夏德宇發去微信:“早安!在幹嘛呢?”
此時的夏德宇正在河邊釣魚,雖然感受到了口袋裡的震動和聽見了鈴聲,但因滿手的汙垢不願去拿起手機回覆資訊。
他沒什麼愛好,在單位遇到閒暇時光會聽聽音樂、看看書或者偶爾出去散散心。休假在家不願出去旅遊,釣魚便成了他的不二選擇。
...................
此時南京友誼建材有限公司正在召開員工大會,就員工出車禍,因別人及時搶救並未給公司帶來財產損失的事情,商討獎勵方案。
最終決定給當初的女司機周薇薇和她嫂子李雨涵各獎現金5萬元,並要求她倆儘快找到當初營救自己的好心人,公司一併施獎。
散會後,挺著大肚子的李雨涵回憶道:“我記得當時他把周雨薇帶到我身邊時,聽他說話的口音有點像北方人,可是當時因受驚嚇過度並未認真記住他的體貌特徵。”
周雨薇回應道:“警察和保險公司來時,只顧著講當時的情況,沒注意他是什麼時候走的。
在等警察時,看到了一輛車牌照為蘇A•B52……計程車停在馬路對面,但後面兩位數怎麼也想不起。”
說完自己嘆了一口氣,又說道:“現在在偌大南京城裡找人,可真如大海撈針一般。”
李雨涵接著說:“要是不行,還得去找警察,我和雨薇也想感謝人家呢!”她部門經理聽說要找警察,不由自主地笑了,說道:“你相信誰不好,非要相信警察?他們除了給你登個記,備個案,讓你等訊息以外,他們還會幹什麼?”接著又很詭異地說:“你不瞭解中國社情,現在有困難,只要願意花點宣傳費,找記者比找警察要強得多。”
一語點醒夢中人。
姑嫂二人立即撥打了反映南京生活、掌握身邊熱點的新聞欄目《南京零距離》的熱線電話。
該欄目是南京城市頻道傾力打造的一檔日播新聞類新聞直播欄目,於每晚18點40分播出,主要內容由社會新聞、生活資訊、甲方乙方、小璐說天氣和新聞調查等版塊構成,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精神為指導,以報道南京、服務南京、宣傳南京為宗旨。該欄目推出後,受到了電視觀眾的熱烈歡迎和一致好評,實現了與電視觀眾“零距離”。
唯一存在的瑕疵,就是宣傳推廣費用較貴。
一個小時後,記者如約而至,她倆把當天所發生的事情向記者訴述了一遍。
記者寫解說詞時,找準了方向,第一尋找的是那輛計程車,她倆又對著鏡頭說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話,然後送走了記者,坐等《零距離》傳出好訊息。
................................
夏德宇釣到了近11點也沒能釣到一條像樣的魚,釣的都是些小魚,倒是有幾次脫鉤讓他覺得有些遺憾,看著水桶裡喘著氣的幾條小魚,暗自嘆道:“真是跑了的都是大的,釣上來的都是小的。”
天氣越來越熱,他漸漸地失去了耐心,在最後釣上來一條小魚後,決定打道回府,並把魚餌魚料和幾條小魚全部扔進了河裡,騎上電動車回家去了。
到家後,收拾完自己才想起來看手機,手機上來了兩條微信,都是趙雨薇發來的,一是她起床後問他在幹嘛,另一條是告訴晚上吃飯的地點。
他看著資訊上的吃飯地點依舊是萬達,便笑著說:“這城市還真小,好一點的就餐地點除了萬達真就沒什麼好地方了。”他回覆了確認訊息,兩人聊了幾句後,便各自忙去了。
此時夏德宇的微信“發現”欄上出現了一個提示紅點,他點開後發現是程雨薇發的朋友圈:“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