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宮中,董卓得知盟軍四散而去,頓時大喜。特別是,昔日的盟軍之間竟然相互爭鬥起來,心腹之患孫堅又死於非命,這更讓他喜出望外。

只要孫堅一死,董卓眼裡再無勁敵,從此可高枕無憂,於是董卓更加氣焰囂張,自命“尚父”,上下朝百官皆叩拜。

白天僭用天子儀仗,夜間任意召嬪妃伴眠,出入宮廷如同自家亭院,言語敕令皆以“聖旨”之名發出,儼然成了長安城中太上皇!

天要其滅亡必令其瘋狂,董卓言行愈發肆無忌憚,在其誅殺大司空張溫後徹底引發群臣反彈。

王允苦心思量設下連環計,以美人計為引,穿插離間計、激將計、釜底抽薪,徹底誅殺董卓。

王允被獻帝推為首功,晉太師位。呂布則被封為溫侯,奮威將軍,儀同三司(與司空司馬司徒相同)獻帝甚至把董卓的眉塢賞給了呂布,讓他與貂蟬成親,呂布欣然領命。

在他看來大丈夫豈可無三妻四妾,對於貂蟬他是真的饞,但也不妨礙他對蔡琰也有想法,呂布可以指天發誓,他對她們都是真心的!

志得意滿的王允取代了董卓,開始操控朝中一切大事……

董卓部將李、郭的降表遞來,他竟然不屑地拒絕,說:“天下任何罪人都可赦,唯獨不赦李郭二賊!”

李、郭二人狗急跳牆,將本就一團糟的局勢徹底推向深淵。

……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跟張鵬或者說蔡文姬沒有絲毫關係,他在常山與師父童淵、父親蔡邕過起了,只有趙雲在捱揍的快樂生活。

時間一晃就是三年,趙雲十六歲了,正式出師被童淵打發下山,這期間蔡琰只出去過一次,從黃巾餘孽手中救下了曹操之父許嵩。

那次是因為曹嵩想要去兒子大本營兗州投奔曹操,為了躲避兵災一路上心驚膽戰,怕的要死。

直到到了徐州牧陶謙的屬地,曹父這才鬆了口氣,著家僕進城投書,希望能夠小住一夜,借道而過。

正在患病的陶謙得知曹操之父抵達徐州,真是又驚又喜,甚至連病都不藥而癒。

因為徐州乃四戰之地,陶謙兵寡將弱,前程安危叵測難料,所以他早就想結交一位強大的諸侯引為靠山。

而距離徐州最近、聲威最高、文臣武將最強盛的霸主就是雄踞袞州各郡的曹操。

陶謙親自出城,率部屬與兒子隆重迎接曹父。此舉,令原本只盼望借道而過的曹父驚喜交集。

在徐州的幾天,曹父享受了祖宗般的待遇,陶謙甚至令自己的兒子、兒媳陪侍於曹父身邊,象照料一位老祖宗那樣精心照料他。

以至於,曹父覺得這個“陶州牧”比自己親兒子還要親!

他感動之餘,主動提出要把徐州“恩遇”告知曹操,並令曹操與陶謙結為異姓兄弟,從此後生死與共、榮辱同舟……而這恰恰是陶謙暗中盼望的。

當曹父離開徐州時,遠非來時那種可憐模樣了,他像王公般高坐在一輛燦爛的官車上。

陶謙還贈送給曹氏父子數十車禮品錢糧,並特令一員驍將率五百精騎,一直把曹父護送到數百里外的袞州。

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沿途盜賊們確實是望而卻步了,但護行的這員驍將原本就是黃巾餘黨,部下們也多是盜賊出身。

這驍將投順陶謙後一直心有不甘,如今見曹父攜帶著萬貫家財,不由地本性發作。

最後自然是蔡琰神兵天降,救下曹嵩。

一想到當她把曹嵩背到兗州時,那場面張鵬就想笑。

誰知道不可一世的曹孟德居然被曹嵩訓的跟孫子一樣,當著眾人劈頭蓋臉一陣罵。

等罵得差不多了,曹嵩對曹操說道:“阿瞞你跪下,為父求你辦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