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裡奏報:“啟奏皇上,招隆寺年久失修,急需修繕,另需籌建諸多廟堂,以期香火鼎盛,佑我朝國泰民安。工部懇請撥款500萬兩銀子,籌辦相關事宜,請皇上恩准。”

艹!

聽出來了,這是要向皇帝要錢,擴建寺廟。

那為什麼不是工部的主事奏報,而是由你公孫裡請示呢?

很顯然,這件事肯定是公孫裡主導參與的。

又或者這種類似的工程,一般人不敢繞過公孫裡,只能經他手裡才能辦成。

這種事兒孫陽也是有點了解的,在現代世界,這樣的例子很多,他住處附近的路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一年,檢修路面,把馬路刨開了,再修上。

第二年,綠化改造,把馬路牙子上面全刨開,種上綠植樹木,再修上。

第三年,地下管道加粗、雨汙分離,路面、綠化帶全刨開,再修上。

他麼的,就不能刨開一次,把三件事一起辦了嗎?

結論當然是不能的。

把一件事,分成三次做,就能得三份錢。

這樣才有油水可撈啊。

結果修了三年終於修好的道路,到了雨季,處處積水……

老百姓罵聲一片。

如今修繕寺廟也是一樣的道理,國家積弱,有錢花在什麼地方不好,和尚們唸佛吃齋、無慾無求的,會嫌住的地方不好嗎?

說什麼招隆寺能祈福,可以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種說辭對孫陽這個現代人來說,基本上沒有什麼說服力。

無非又是一些貪官想借機撈油水,中飽私囊罷了。

公孫裡是宰相又是國丈,孫陽不好意思太直接的反駁他,本想說句“稍後再議”,結果很多趨炎附勢者,紛紛附議,把修繕寺廟說成了一件急不可待的事情,恨不能現在就讓孫陽批准撥款。

孫陽正不知道如何應對的時候,殿外突然有人來報,說有南方來的急奏,有地方總督的加急加密,要直接交由聖上過目。

孫陽正好轉移眾人注意,連忙傳來人覲見,來人走上大殿,已經是一臉疲色,行禮之後,匆匆忙忙從懷中掏出奏本。

順公公連忙去接,孫陽從小順子手中接過奏本,開啟一看,臉色越來越陰沉。

原來正值雨季,南方洪災,江河決堤,綿延千里,百姓受災,餓殍遍野,兩江總督急書,要求朝廷迅速調撥錢糧,火速賑災。

災情刻不容緩啊!

孫陽心中有了主意。

修繕寺廟,哪有救民於水火急迫,花錢,也要花在刀刃上!

隨後讓小順子宣讀奏摺的內容,災情急迫,群臣聽了,個個面色陰鬱。平時他們歌功頌德也算拿手,真的遇到什麼情況,就一點主意也沒有了。

賑災其實說來也簡單,調派錢糧,撫卹災民,只是要派一個得力的公正的人去辦。

孫陽馬上問:“戶部主事何在?”

一位大臣出列。

“臣,戶部尚書周景玉在此。”

“現在國庫中還有多少銀兩?”

“啟奏皇上,國庫目前僅餘500多萬兩。”

“五……”

孫陽有點無語了,怎麼這個國家這麼窮呢,一個國家才剩這麼點錢。就這,還想修繕寺廟?還要撥款500萬兩?

孫陽突然有點明白了。

公孫裡應該也知道戶部的庫存。

他是想借修繕寺廟的事,把國庫徹底掏空了啊!

這老傢伙,其心可誅!

如今災情緊急,肯定是要先救災的。孫陽隨即下旨,修繕廟宇之事暫緩,現將國庫銀兩,盡數用於救災。同時號召群臣踴躍捐贈,作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