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定要在“學習天團”之外,再在十一班裡面找出另外一個的學生小團體,那隱隱約約有一個不太成型的團體,可以稱之為“洵口學派”。

洵口學派的成員,自然是指那幾位從洵口中學升上高中來的同學。然而,他們並非自願成派的,相反地,他們是很不情願自己和自己的初中同學們,成為一個團體派別,從而被別人所指摘的。

然而,一些客觀原因的存在,讓他們漸漸地成為了一個小團體,“洵口來的”、“老師幫的”便是指向他們的貶義詞。

比如說,從洵口中學跳槽過來教高中的老師很多,初中老師轉而教授高中的知識,他們的經驗和能力自然經常會受到別人的懷疑和詬病。如果陳瑤和李芬和,或者楊懷遠和龔琪,此時站出來,維護起自己初中的恩師,那其他的同學肯定會說:“你們和老師是一樣地,都是從洵口中學過來的。你們當然幫他了。”

如果再加上一點個人的恩怨情仇的話,其他同學甚至會說:“你們洵口中學過來的就是不行,沒有人能考進全校前十。過來的學生不行,過來的老師也不行。”

而這,就開始很傷害同學之間的情誼了。同時,也反而逼著洵口中學過來的同學之間,暗地裡彼此幫助和維護母校中學的聲譽。

平時一般沉默不語的李芬和,在這樣的場合下,站出來維護石飛鳥,很難說不是因為被這種情緒所左右的。

無奈的是,李芬和所能做的很少。學習天團的成員們,雖然不敢直接正面地反駁李芬和,可是背地裡,他們更加堅定地將“洵口中學來的”歸為一類人。

石飛鳥和龔琪的學習成績跟不上,他們便說,洵口來的學習後勁不足,而這種不足,可能是因為初中老師沒有給他們打好基礎。楊懷遠打女生,而且造謠,便有人說,洵口來的就是這個樣子,素質低下。

一位同學的缺點,通常被擴大化,變成一類同學的缺點。因此,相對於“學習天團”來說,“洵口學派”更像是貶低人的話語。

再說回運動會。

運動會比賽的頭一天,十一班同學參加的所有比賽就都結束了。接下來,第二和第三天的比賽,雖然依然十分地熱鬧,但是都與十一班毫無關係。十一班的同學們,有的人翻牆到縣城裡面去玩了,有的人堅持去看了其他班同學的比賽,還有的人已經扶起了書本,開始了學習和複習。

這一週的第三天下午,運動會結束。在激昂的入場音樂的交響聲裡,學校把所有的同學,又都聚集到了教學樓的前廣場,並開始了最後的運動會總結和表彰。

馬校長又說了一大通的話,還有縣城的媒體和抖音個人,對著他拍個不停。在同學們的頭頂,好幾架無人機“嗡嗡”地響著,不時地對著馬校長光潔的頭頂。誰也分不清楚,這是學校的高光時刻,還是學生運動會的高光時刻,或者只是他馬校長個人的高光時刻。

接著,學校先表彰了學生運動員個人,發了獎狀和紀念品。隨後,按照班級個人的表現,給班級算總積分,又表彰了總積分排名前三的班級。十一班略微地有少許的積分,跟十二班一起,好像一對難兄難弟似的,班級排名名列最後兩位。

頒獎結束,正當同學們以為需要散場的時候,學校令人感到意外地宣佈,十一班和十二班竟然一起獲得了“最佳體育競技精神獎”。

又是一出皆大歡喜的局面。

學校還特別要求媒體和抖音個人,要在他們的新聞稿件和影片中說明,“十一班和十二班是城西三中的尖子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