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曬鹽法 (第2/3頁)
大明:俺爹朱高煦,江湖人稱造反大帝 四夕火山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妙雲,發現那眼神好像要吃了他,於是果斷閉嘴。
朱瞻壑沒理會繼續說道“不過還有一個地方得鹽儲量是當今整個大明最多得,品質也是最好得,那就是清海,也就是現在西蕃”
“西蕃?就是吐蕃的東部地區”徐妙雲知道,這裡在元朝時被納入了元朝版圖,不過被老朱滅了元后,西藩又脫離成為了藩屬,老朱又不斷招撫,冊封了不少人,更冊封了地方政權,承認其統治,不過雖然是藩屬,但是對其管理十分薄弱。
“而在這裡有一片鹽湖,而這鹽湖中,有個茶卡鹽湖最易於開採,甚至這裡的鹽開採起來就能直接食用”
“元廷有本書記載,周圍有二百數十里,鹽系天成,取之無盡,蒙古用鐵勺撈取,販玉市口貿易,郡民賴之”
“盡有這麼大的鹽湖,還不用加工就能食用”就連徐妙雲都驚訝了,實在是青海以前一直未被納入中華版圖,直到元朝才將其納入,可元朝很快就被覆滅,再次成為藩屬,加上交通不便,訊息閉塞,不知道也屬於正常。
“嗯,而且傳聞這鹽還可以當藥,有瀉熱,涼血,明目,潤嗓的作用,甚至可以用來治療腎病”
“當然這裡的鹽,暫可不用開採,甚至不能聲張,還得派兵守衛”
“為何?”漢王不明。
“留作儲備鹽,因為茶卡鹽湖的鹽開採容易,還不需要加工,可以用來應對各種突發情況,比如平定鹽價,或者朝廷沒錢,開採出來換取錢糧等等,再是發生內亂鹽路被斷時,這是給大明留下一張底牌,危機關頭可以救命的稻草”
朱瞻壑這麼一說,徐妙雲宛若徐達附體,她都想親自領兵,將西藩重新納入明朝版圖,不,現在是必須納入。
至於漢王,已經是雙眼冒光,這是功勞一定得拿下,說不定到時朱棣一高興,他再一操作,給他來個廢長立幼,他不就夢想成真了嗎?
朱瞻壑繼續說道“這樣一來,大明就有了最堅實的儲備鹽,繼續維持鹽引狀態也有一定保障,不過最好得是,將鹽引制度慢慢改變”
“如何改變?”
“首先需要一定的競爭性,由於鹽引緣故,鹽價一直高昂對百姓來說是一種負擔,同時製鹽是由朝廷控制的,所以質量是好是壞,天下人都得買單,長久下去就會出現亂像,貪腐問題,可能大臣會為了貪腐節約成本,導致鹽質再次變化”
“同時民間私鹽不斷,那麼堵不如通,慢慢將鹽放開,允許出現民間鹽場,不過要辦鹽場得拿到朝廷許可,以及鹽場的所有權是朝廷的,而鹽商要使用需要拍賣競爭獲得,同樣一旦戰事來臨鹽場一切都得聽從朝廷支配,同時曬鹽法或者後面在出現新的製鹽法得掌握在朝廷手中,隨著時間在下放出去”
“鹽到時就可分為國營和民營,再出臺政策,根據當地經濟來確定鹽價的浮動”
“因為曬鹽法國營鹽品質會變好,可以把價格根據情況來定,把民營鹽的價格壓一下,這樣一來,民營鹽就得降價,讓更底層的百姓能吃更加便宜的鹽,也能吃得起鹽,當然也得控制在民營有錢可賺的情況下,而國營鹽將會賣給那些手中稍微寬裕的百姓”
“如果這樣把鹽業分出去,那豈不是要損失很多收入,要知道現在國庫有五分之一都來自於鹽業”
“收稅,開鹽商得稅”
其實朱瞻壑想說,明朝不開商稅,簡直就是個離譜決定。
“而且是收重稅,這樣下來可能比之前買賣鹽引更加有得賺”
當然朱瞻壑也不擔心,沒商人不願意,因為就算這樣,也會有商人搶著開鹽場,沒辦法,古代的鹽就是戰略物資,需求量很大。
“這樣的改變,好處是,改變了鹽引制度的惡行迴圈,鹽業有了競爭,也不會一成不變,亂象問題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