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陽最終還是拗不過師父,將錢拿走了。

岳父王老爺子雖然嘴硬,但真到這種情況,還是幫忙拿了些錢,讓馮德陽將天橋的臺子買了下來。

馮德陽帶著原班人馬在那裡又重新創辦了徳麟社茶園。

可天橋這邊情況不同。

這兒是個復古風格的大市場,花鳥魚蟲、各類舊貨商店林立。

緊挨著潘家園,人員駁雜,噪音也大,就連衛生也是個問題。

旁邊市場各種海鮮蔬菜肉類,一進市場就能聞到一股濃烈的魚腥味,那味道簡直了。

再加上附近的人大部分都是玩兒主,古董愛好者,基本沒什麼人願意聽相聲。

因此,生意格外慘淡。

彷彿一夜回到瞭解放前。

每天演出的時候,後臺的人都比觀眾多。

而且新場地實際上只是一方小戲臺。

連頂棚都沒有,遇上下雨的時候,那可糟老罪了。

馮德陽買了幾塊兒彩鋼瓦鐵皮,幾個徒弟合力將其搭了上去。

總算是能稍微遮風避雨了。

可遇到下雨的時候還是沒法演出。

因為雨滴敲打在頂棚上噼裡啪啦地作響,臺上演員扯著嗓子喊都不一定能讓觀眾聽清。

但也沒辦法呀,日子還得過,相聲還得說,不說相聲他們幹嘛去呀?

金子跟小偉倆人都是跟著馮德陽一路走過來的,見識過比這還要慘的時候。

因此倆人倒覺得沒什麼。

反而觀眾少了,他們更能放的開了,一些在劇場不敢說的東西剛好可以放到這兒試試水。

小嶽跟小孔倆人也覺得沒什麼,倆人都苦過,眼下剛拜了師傅,也沒什麼說的。

但潘天皓就不一樣了。

這小子本來也不想說相聲,現在又如此不景氣,他有了退出的想法。

但看在表姐的面子上,暫時還得忍著,只是上臺的時候敷衍了事,根本不拿這當回事兒。

馮德陽直接給了他一耳光。

“我知道你那點兒小心思,你要是不願意待可以走,我不攔你。

但你只要站在臺上,就是個相聲演員,就得尊重相聲,就得對得起觀眾。”

他到底還是個孩子,有些懼怕馮德陽。

被師父打了,默不作聲,也終於端正了態度。

馮德陽和張先生給小孔取的藝名叫做孔天龍。

這個名字相當霸氣,因為他說相聲的時候就是那種掌控一切的感覺。

他的控場能力堪稱一流。

而且也有靈性,天賦跟潘天皓不相上下,超過小偉。

而且他也算努力,貫口說的極好。

主要是他學的快,在學貫口方面,還沒人比得過他。

小嶽的藝名叫做嶽天鵬。

雖然他天賦極差無比,但馮德陽還是希望他可以“大鵬一日因風起,摶扶搖直上九萬里”。

新舞臺雖然艱苦,但所有人都眾志成城,為了招攬觀眾,李敬經常會帶著幾個小孩兒去市場門口打板兒。

饒是這樣,依舊沒有幾位觀眾。

好點兒的時候能有二十來位。

但大部分時間都只有個位數。

馮德陽的幾位老觀眾不知怎地找到了這兒,也經常來捧場。

有一天,馮德陽遇到了人生中的大恩人。

這個人名叫大鵬,是京都電臺文藝頻道的主持人。

他其實是來找李文善先生的。

因為他想做一個郭金寶先生的專題。

而李文善先生就是當年郭金寶先生在世時的搭檔。

他記得李文善先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