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皇子拉二皇子上船。

二皇子還沒有拒絕的餘地。

他心中思索,當即開口:“父皇,兒臣戰敗,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老五所言雖有理,但南岸防線潰敗,主在於兒臣,跟老六關係不大!”

乾詡此話一出。

倒是讓不少人心中生出驚訝。

聰明人都知道。

這種時候乾詡只有跟五皇子慶結盟,將所有罪責都推到乾元身上,他們才能夠免除責罰。

否則。

離營之罪,戰敗之責,他們難辭其咎呀!

可現在。

乾詡承認自己的錯誤,相當於拒絕了乾慶的“結盟”,這讓乾慶不解。

他甚至是微微抬頭,用不解的目光看向了乾詡。

天子聞言。

嘴角卻是掠過一抹喜色。

“勇於承認錯誤,皇嗣就該有皇嗣的樣子,但南岸戰場潰敗,我軍損失慘重,老二你貪功,結果被蘇賊反擊,丟盔棄甲,皇室顏面盡失,更險讓我大俞將士白白犧牲,此事,你當如何交代?”

天子在給乾詡機會。

若是剛才乾詡推責。

天子只會因此而怒。

乾詡叩首。

“父皇,勝敗乃兵家常事,此番大敗,是兒臣輕敵,也是兒臣的失誤,讓眾將士傷亡慘重,兒臣願意領軍棍一擺,以戴罪之身再戰北莽,求父皇給而成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

乾詡此言。

相當於是認栽了。

能夠讓乾詡認栽,這還是第一次。

他就算是面對大皇子淳,都不曾落過下風。

這一次,竟然甘心認栽。

不說五皇子慶了。

就算是天子,都有些驚訝。

老二不驕不躁。

不爭眼前得失。

庸人謀事,高人謀局。

天子嘴角輕揚,似悅。

“老二,五萬北伐大軍損失過半,中郎將、千戶、百戶,亦是傷亡慘重,你讓朕,如何信你?又讓眾將士,如何信你?”

天子發問。

乾詡臉色沉下。

他想要翻身,就得重戰北莽,立下戰功,以此抵過。

如果與乾慶“結盟”,最後的結果,不但失了北伐大軍的主導權,還要因此受過。

所以乾詡才會主動認錯。

這時,一身著紫雁袍官員上前。

“陛下,臣有奏!”

說話之人,名董斌。

年過半百,著兵部尚書位。

“准奏!”

“陛下,二殿下善謀略而非善戰,既是北伐,不如讓善戰的三殿下領兵出戰,定能大勝蘇賊,平定北莽叛亂!”

“臣附議!”

“臣附議!”

一眾官員,紛紛附和。

三皇子乾郊驍勇善戰,身上有著累累戰功,曾領軍大敗胡夷,令人欽佩。

歷代君王。

皆是善戰者,先皇當年更是御駕親征,平定四方,穩大俞社稷。

所以三皇子郊在朝中,威望很高。

甚至是堪比大皇子淳。

天子未言。

而是看向了監樞院中書範禁。

範禁會意,立馬開口。

“陛下,此事不可,此前燕國學子死在了君子飲,燕國雖出言不予追究,但邊關百萬雄師盤踞,北邊落雁關有虎將徐進鎮守,西北方向冀門關一直是三殿下坐鎮。”

“若此刻調回三殿下,燕國若是趁此發難,屆時大俞內憂外患,恐陷險境呀!”

天子點頭:“範卿可還有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