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樞院分管兵馬大權。

所有的軍事調動,都要經過監樞院。

乾元包括先前的石忠孝,想要領兵就得拿天子欽發調令來此,才可正式調動兵馬。

否則,不符合流程的調動,皆是違法私行,屬重罪。

監樞院掌管兵馬調動。

其中最高執行者為監樞院中書令範禁。

中書之下,便是知院事。

再就是都承旨、副都承旨、檢詳官、計議官、編修官、講議司等一系列大小官職。

與只協管的,則是兵部。

兩者協管軍需處、武備庫。

在舊朝。

這些權力歸屬一處。

遼史之亂後,新朝建立。

李氏江山易主。

乾氏做了天子寶座,所有的大權便被分散。

而這些部門所有的調動都要經過天子親許。

如此分散各部權力,也是為了防止新朝再現當年遼史之亂的慘劇。

乾元來到監樞院。

接見他的,是監樞院知院事朱珅。

朱珅年過知命,在朝中算是中立。

並無黨派。

曾有皇子想要拉攏,卻被其出言直拒。

因為監樞院特殊的存在。

眾多皇子都是試探性拉攏,不敢太過的明顯。

以免觸怒天子。

可這朱珅倒是不懼強權。

任哪位皇子前來試探拉攏,他都會如實告知天子。

這也讓諸位皇子對其敬而遠之,能避則避。

監樞院內。

乾元拿出天子調令。

朱珅目光掃過,朝著乾元拱手:“恭喜六殿下了。”

乾元點頭,卻問道:“喜從何來?”

朱珅昂首正胸:“幾日前殿下不過領了十騎,這才幾日,便又領兩千兵馬,要知道,皇子領兵多與少,便是陛下看的輕與重。”

乾元雙眼一凝:“哦?朱大人今日倒是話多了些呢!”

換做平時,這朱珅從不與乾元說話。

除了君臣之間的禮儀,不再有它。

朱珅笑了。

“六殿下神勇,臣自然欽佩。”

乾元又道:“我不過是廢物皇子,朱大人何來欽佩?要欽佩自當是欽佩我那仁心治國的大皇兄,有智有謀的二皇兄,驍勇善戰的三皇兄。”

“亦或者是精通算學,分管國庫的四皇兄,還有那六書辯合天下冠首的五皇兄才對!欽佩我這個文武不修,貪賭厭勞的六皇子作甚?”

朱珅擺手:“非也!諸位皇子縱然了得,但六殿下蟄伏多年只為一朝,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才是大君之相,自當敬佩。”

“朱大人過譽了!”

乾元男的謙卑一次。

不為別的。

就為眼前朱珅的這一番話。

在乾元看來。

朱珅這種人,求而不得。

想要拉攏,得他自己主動才行。

日後若有機會,在與之深交吧!

“朱大人,時候不早了,還請在這調令上加蓋監樞院印章,本皇子好領兵入北莽,主持北伐大局!”

乾元催促。

朱珅沒有懈怠。

將所有流程親自走完,然後將監樞院的兵馬符遞給了乾元。

拿上兵馬符,乾元領了一千兵馬。

聶青也在這個時候歸來。

同時帶來了嚴從的一句話。

“殿下提攜之恩,當以厚報,所託之事,不辱使命!”

乾元滿意點頭:“信毀了沒?”

“當場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