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咎由自取
咎,災禍;自取,自己招致。指遭受災禍或自食惡果,只能怪自己。
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荀林父因輸給楚國一仗,回國後被晉悼公解職,而他的兒子荀首卻被提拔為下軍大夫。荀林父為此深感恥辱,於是找到老朋友士渥濁訴說自己的不幸。士渥濁說:“你要自己反省一下,你的錯誤是因為你自己造成的,為什麼要怨恨他人呢?”
形容那些遭受不幸或自食惡果的人,強調了人們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怨天尤人。例如:“他的失敗完全是咎由自取,因為他沒有認真對待這個問題。”
312.取法乎上,僅得其中
如果選擇一個最高的標準或最難的目標來追求,最終只能達到中等水平。也就是說,如果對自己要求很高,最終只能得到中等的結果。
出自《帝範》,是唐朝皇帝李世民寫給兒子李治的一本書。書中提到,如果一個君主想要治理好國家,他必須選擇最好的目標來追求,即使他不能完全達到這個目標,他至少可以取得一些進展。
鼓勵人們對自己設定更高的標準,即使他們可能無法完全達到這些標準。它也可以用來提醒人們不要滿足於中等水平,而應該有更高的追求。
選擇一個最高的標準或最難的目標來追求,你最終只能達到中等水平。它意味著高標準會促使你取得更好的結果,但即使如此,你也可能只能達到中等水平。
在《帝範》中,李世民教導兒子李治要為自己設定高標準來追求最好的結果。他強調說,即使你無法完全達到這個目標,你至少可以取得一些進展。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對自己有高要求,即使我們可能無法完全達到這些要求。
鼓勵人們對自己設定更高的標準,即使他們可能無法完全達到這些標準。它也可以用來提醒人們不要滿足於中等水平,而應該有更高的追求。例如,“作為一名學生,你應該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即使你不能得到滿分,你也會因為追求高標準而取得更好的成績。”
313.中原逐鹿
逐:追趕;鹿:指帝位。比喻群雄割據,爭奪天下。
一代梟雄曹操欲吞併中原,於是調兵遣將進攻劉備。當時,袁紹佔據冀州,袁術佔據揚州,呂布佔據徐州,劉表佔據荊州,而劉備則佔據豫州。面對強敵壓境,曹操自持兵強馬壯,欲一統天下,於是寫信羞辱劉備,讓他放棄抵抗,束手就擒。但劉備不甘心束手就擒,於是聯合袁紹等人一起對抗曹操。在中原大地上,眾多豪傑競相逐鹿,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
在句子中,中原逐鹿一般被用作比喻群雄割據、爭奪天下的意思。例如:“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各路豪傑都在中原逐鹿,爭奪天下。”
314.鹿死誰手
鹿在誰的手中死去,比喻勝負尚未決定。比喻政權或事情的歸屬難以判斷,難以預料。
形容一件事情的勝負難以預料,或者是形容一個競爭的激烈程度。
315.手疾眼快
疾:迅速。動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機靈敏捷。
在古代的某個村莊,有個叫做張三的年輕人,他以手疾眼快而聞名。他的動作敏捷,反應迅速,常常被村裡的人稱讚。有一天,村裡發生了一起盜竊案,失主報了官。官府派出了衙役去調查。他們到了村裡,開始詢問村民有關盜竊案的情況。這時,張三發現了嫌疑犯,他手疾眼快地衝過去,將嫌疑犯抓住了。衙役們大吃一驚,他們沒想到這個年輕人竟然如此機靈敏捷。
形容人的動作和反應非常迅速,能夠迅速地抓住機會或做出反應。例如:“他的手疾眼快讓我大吃一驚,我完全沒有反應過來。”
316.快馬加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