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長治久安

長久安定,保持下去。形容社會治理良好,安定團結。

源於古代中國的政治思想。它意味著建立一個穩定的社會,能夠長期治理而且安定和諧。古代的統治者注重治理國家和安定社會,認為只有穩定的社會環境才能使國家繁榮昌盛。因此,他們致力於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以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

形容一個國家或社會的治理良好,穩定和諧。它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的治理能力很強,能夠使國家或組織保持穩定和繁榮。例如,“他領導下的國家政治穩定,社會和諧,可以說實現了長治久安。”

612.安之若素

形容對於所發生的意外或不幸的事情,能夠處之泰然,像平常一樣對待。其中,“安”是平安、安定的意思,“之”是指代前面所說的事情或情境,“若素”則是指像平常一樣。

明代文人文徵明的《念奴嬌·仲宣懷古》中的一句話:“憶昔念奴橋畔路,經行處、山水照人如畫。今見畫橋煙樹裡,無奈許愁如稼。萬事安之若素,獨憐有句無題。” 這句話表達了文徵明對於眼前美景的懷念和對過去的思念,同時也表達了他對於生活中的起伏和變故能夠以平常心對待的人生態度。

形容人們在面對困難或挫折時的心態和態度,鼓勵人們不要被情緒所左右,而是要以平常心對待,積極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變化。例如:“他在面對挫折時能夠安之若素,不被情緒所左右,這種心態值得我們學習。”

613.素昧平生:

彼此之間不瞭解,沒有見過面。

出自唐·李商隱《贈田叟》。有個農民叫田叟,一人耕種土地,生活貧困,從不以官府的資助為念。有人勸他送些禮物給權貴以求幫助,他回答說:“死都不怕,哪還在乎這個!”寫了一首五古表明自己的態度。李商隱極為推崇他堅貞自強的氣節,寫這首詩以表敬意。

形容兩個人之間從未謀面,彼此不瞭解。

614.生殺予奪

生:讓人活;殺:處死;予:給予;奪:剝奪。形容統治者掌握生死大權,可以隨意地處置別人的生命。

在古代的封建社會,統治者掌握著生殺予奪的大權。他們可以隨意地處置人民的生死,甚至可以隨意地剝奪他們的財產。這種權力使得統治者可以任意妄為,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苦難。

形容統治者或強者對弱者的絕對控制和支配。例如:“在那個時代,貴族們擁有生殺予奪的權力,可以隨意地處置人民的生死。”

615.奪門而出

奪門:猛力開門。猛力衝開門出去。形容猛烈開門的樣子。

在古代的一個小村莊裡,有一位年輕人平時做事總是很沉穩,但有一天卻突然變得急躁起來。原來,村裡的女孩被一隻兇猛的狼所困,隨時都有危險。他得知訊息後,立刻奪門而出,奮力營救女孩。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終於將狼打死,成功救出了女孩。

形容某人急迫或猛烈出門的樣子,可以用於形容人的行為果斷、行動迅速。例如:“他一聽完訊息就奪門而出,趕緊去幫忙。”

616.成語:出人意料

超出人們的預料之外。形容事情的發展超出了人們的想象之外。

傳說古代有一個名叫王戎的人,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學者。有一次,他和朋友們一起爬山,看到了一個又紅又大的李子樹,樹上的李子非常誘人。但是,王戎卻說:“這棵樹長在路邊,如果是好李子的話,早就會被別人摘走了。”朋友們聽了不以為然,去摘李子吃,結果發現李子確實是苦的。這個故事說明了王戎的聰明才智和他出人意料的思想。

出人意料的事情並不總是發生的,但是當我們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