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虎視眈眈
形容惡狠狠地盯著,兇狠貪婪地看著,形容貪婪地盯著,等待機會。
出自中國古代的典故。據說在古代,有一隻老虎經常在山腳下的小村莊附近出沒,村民們都非常害怕它。有一天,一個勇敢的村民決定要殺死這隻老虎,於是他設下了陷阱。其他村民們都很擔心他的安全,但他堅持要這麼做。幾天後,他成功地捕獲了這隻老虎。但是,當老虎被抓住的時候,它還是惡狠狠地盯著村民們,讓村民們感到非常害怕。於是,這個成語就流傳至今,用來形容惡狠狠地盯著別人,等待機會的行為。
形容那些貪婪、兇狠、等待機會的人或行為。例如:“他虎視眈眈地看著那塊肉,好像要一口把它吃掉。”或者“他們在市場上虎視眈眈地尋找機會,準備大賺一筆。”
652.眈眈相向
眈眈:注視的樣子。兩眼注視,對著幹。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狼三則》:“一日,大狼聞有物負豕去,窺之,見小狼臥其中,意將代去。又顧大狼已在二豕之側;於是中道而返。眈眈相向並蹲。”
形容兩個人或兩個團體之間的對峙或對抗狀態。例如:“他們兩個眈眈相向,氣氛十分緊張。”
653.向壁虛造
向壁虛造,亦作“向壁虛造”。語出《莊子·人間世》:“法先王,順禮義,以人情為本;今我即古,古即我,何以師之有?天下多故,名士眾矣,窮通多端,情狀萬殊,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郭象注:“皆真士自美之言,所非可以言定者也。而世不悟,故向壁虛造,曲成規轍者皆師之矣。”意指對一些事物不能不講究事理而死搬硬套。
形容那些盲目追求不切實際目標或者死搬硬套的人。例如:“他這個人就是喜歡向壁虛造,明明沒有什麼背景和能力,卻總是想著一夜暴富。”或者“他做事總是向壁虛造,不講究實際情況,結果常常犯錯。”
654.造謠生事
製造謠言,無事生非。出自《莊子·盜蹠》:“今富人,耳營鐘鼓筦弦,口欲嘔仁義,志便若是,使天下一人人海治棘刺手,不難;使天下棘刺人海治棘刺手,難。” 造謠生事的人往往出於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編造謊言,以挑起事端,引起混亂。例句:我們不能輕易相信造謠生事之徒的挑撥,一定要保持警惕。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柳下蹠的人,他以盜匪為生。他的行為引起了社會的極度不滿和反感。於是,有人開始製造關於他的謠言,說他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大盜。這些謠言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混亂和不安。
後來,孔子弟子柳下惠出來為柳下蹠辯護。他說:“柳下蹠的行為雖然不符合道德規範,但他並不是那種無惡不作的人。他只是被誤解了而已。”
然而,那些製造謠言的人並不善罷甘休,他們繼續散佈關於柳下蹠的謊言。柳下惠沒有辦法,只好去找盜蹠本人,希望透過與他溝通來解決問題。
當柳下惠見到柳下蹠時,他發現這個人並不是傳說中的那種無惡不作的大盜。相反,他是一個很有正義感的人。柳下惠向柳下蹠解釋了社會上對他的誤解和謠言。柳下蹠聽後非常感動,決定去向社會解釋自己的行為和想法。
經過柳下蹠的努力解釋和溝通,社會上的人們開始瞭解他的真實面貌。那些製造謠言的人也感到羞愧和無地自容。最終,柳下蹠得到了社會的理解和接納。那些製造謠言的人則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成語“造謠生事”便由此而來,它形容那些故意製造謊言、無事生非、挑起事端的人。
655.事不宜遲
事情不應該拖延,應該立即行動。
出自《周禮·天官·小宰》:“事不可留者,要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