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公平的。例如:“這位法官的公正廉明,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和讚譽。”
545.明日黃花
比喻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
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這裡的“黃花”是指菊花,因為菊花在九月開放,過了一天就會凋謝,故有此成語。
一般作賓語、定語。指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
546.花言巧語
虛偽而動聽的話,或說假話騙人。
出自《朱子語類》,朱熹問他的學生林用中:“你如何理解‘巧言令色’?”林用中回答:“巧言令色,即是花言巧語。”朱熹對他的回答很滿意。後來,“花言巧語”這個成語就從林用中的話裡概括出來了。
形容人口才很好,能說會道,但所言不實,往往用美麗的詞藻掩蓋事實的真相。如:“你別聽他花言巧語,他的話不可信。”
547.語重心長
形容言辭懇切,有分量,意味深長,含有豐富情感。語,話;重,重視;心,情感;長,長遠。
傳說有一位文人李紳非常關心百姓的疾苦,經常寫詩作文來呼籲人們關注社會現實。他的朋友中有一位名叫張元乾的官員,他非常欣賞李紳的才華和為人,經常與他交流。
有一天,張元幹告訴李紳:“你雖然是個好人,但你的言辭太過直率,容易得罪人。”李紳聽了之後,深有感觸。從此之後,他更加謹慎地選擇自己的言辭,並且在說話時更加註重對方的感受。
後來,李紳成為了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他的言辭因為充滿了深情和智慧而廣受讚譽。人們形容他的言辭“語重心長”,意味著他的話語有深厚的情感和思考,能夠給人以深刻的啟示。
形容某個人說話懇切、有分量、富有情感和深意。例如:“老師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你們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有所成就。’”或者“他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做事要有遠見,不能只看眼前。’”。
548.長久之計
長遠的打算。
源於《戰國策·趙策》。故事中,趙國的孝成王向平原君請教長久之計。平原君推薦了兩個人才,一個是毛遂,一個是虞卿。毛遂在平原君的推薦下,成為了趙國的重要謀士,而虞卿則透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趙國的宰相。孝成王聽了平原君的建議,重用這兩個人才,使得趙國在戰國時期一直保持強盛。
形容長遠的計劃或打算。例如,為了實現我們的長久之計,我們需要制定一個長期的計劃。
549.計上心頭
心裡早已算計好了應得的利益或應對的辦法。
宋朝時期,有一個名叫蘇雲的讀書人,他雖然飽讀詩書,但由於時運不濟,一直未能考中進士。他的父母為了他的前途著想,決定拿出多年的積蓄為他捐了一個官。蘇云為官後,雖然正直廉潔,但因為缺乏官場經驗,不久就被人誣陷入獄。在獄中,他深刻反思了自己的行為,並意識到自己需要更加精明和謹慎才能在這個險惡的世界中生存。
一天,他偶然聽到獄中的兩個獄卒在談論一個計劃,打算利用職權謀取私利。蘇雲心中暗自盤算,這兩個獄卒雖然位卑言輕,但因為手握重權,如果聯手其他獄卒,就有可能掀起一場風波。他決定利用這個機會,設法讓這兩個獄卒自相殘殺,從而保全自己的性命。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蘇雲終於想出了一個計策。他故意向兩個獄卒透露了一個錯誤的訊息,說朝廷已經下令要赦免一批囚犯。兩個獄卒聽到這個訊息後,認為這是一個機會,便開始爭相巴結蘇雲,希望透過他的關係得到更多的好處。然而,他們都不知道對方也看上了這個機會,最終導致兩人因為爭奪蘇雲的支援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