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過得很怡然自得。”也可以用在形容某個場景或某個事物時,例如:“在這個風景如畫的小村莊裡,人們過著怡然自得的生活。”
596.患得患失
擔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擔心失去。形容對個人得失斤斤計較。
出自《論語·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春秋時期,孔子在魯國政壇受到排擠後,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四處奔波。這天,他們一行來到齊國,齊景公誠懇地請孔子留在齊國做官。可夫子在此之前曾遊說過齊景公多次,但都碰了釘子,這次依舊是毫無結果。臨別時,齊景公送給了孔子一輛車馬和70名從吏。可孔子只接受了一駕馬和30名從吏。按照當時齊國的規定,送人東西超過50車馬,就要受“貪”的罪名。但孔子不受此命,堅持把多餘的馬匹和車伕退還給齊景公。
597.失聲痛哭
因悲痛過度而縱聲大哭。
項羽在垓下之戰中失利,被漢軍圍困。他幾次試圖突圍,但都被漢軍擊回。項羽感到絕望,不禁失聲痛哭,說:“時不利兮騅不逝!”最後,項羽在烏江自刎而死。
當人們感到極度悲痛或失望時,可以用“失聲痛哭”來形容他們的情感狀態。例如:“聽到這個壞訊息,他一下子就失聲痛哭起來。”
598.哭天喊地
形容極為冤屈、怨恨或痛苦。也作“呼天叫地”、“呼天喊地”。
在中國古代,有一個名叫孟姜女的女子,她的丈夫被迫去修建長城,結果幾年都沒有回家。孟姜女思念丈夫,就決定去尋找他。她走過了千山萬水,邊走邊哭,當她到達長城時,得知丈夫已經死去,她便在長城上哭得死去活來,天地為之動容。她的哭聲感動了天地,長城也為之崩塌。
用於描述某人因為極度的痛苦或怨恨而大聲哭泣、喊叫。例如:“他最近遭遇了很多不幸,每天都哭天喊地的。”
599.地大物博
國家的領土遼闊,資源豐富。其中,“地”指土地、地域,“大”表示廣闊、寬闊,“物”指物品、資源,“博”表示豐富、眾多。
最早出現在《尚書·周書·武成》中,其中有一句話是“地大物博,櫱旅萬邦”。它表達了對國家領土遼闊、資源豐富的讚歎。在古代,中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有著廣闊的領土和豐富的資源。因此,“地大物博”這個成語在古代是用來形容中國的。
形容一個國家或地區領土寬闊、資源豐富。例如:“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有著廣闊的領土和豐富的資源。” 也可以說:“這個地區的物產十分豐富,真是地大物博啊!”也可以被用來形容某個人的能力或知識廣泛、豐富。例如:“他的知識面很廣,可以稱得上是地大物博。”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擁有廣闊的領土和豐富的資源。
600.博大精深
博大:廣博高深。指學識淵博,技藝精湛,泛指學問、學識、技能等達到很高程度。
春秋時期,齊桓公率領諸侯國與楚國會盟。楚國大夫屈完質問齊桓公:“你住在我國北方,我國是個狹小貧弱的國家,你跑到我們這裡來幹什麼?”齊桓公答:“周王的命令誰敢違抗呢?你們楚國人才濟濟,物產豐富,我們齊國才疏學淺,禮節也很粗糙。承蒙貴國看得起,還來慰問我們,我們就來和你們親近親近。”屈完答道:“你們國家的管仲是個有才幹的人,用他來治國,差不多可以稱王了。但是你今天跑到我們這裡來,難道僅僅是為了開開玩笑、講講應酬話嗎?”齊桓公說:“我們想訂個盟約,不是光開開玩笑、講講應酬話就算了事。我要貴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