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來教授學生。皇帝的這一舉措很快收到了成效。學生們透過學習,不僅掌握了知識,還培養了高尚的品德。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學生逐漸成為朝廷中的中堅力量,為國家的繁榮和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皇帝看著一批批人才不斷湧現,心中十分欣慰。
形容某個領域或時代人才不斷湧現的情況。例如:“在當代中國,科技領域人才輩出,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476.出其不意
其:代詞,對方;不意:沒有料到。原指在別人毫無意料的情況下行動。後泛指出乎別人的意料。
東漢末年,曹操打敗了袁紹,平定了北方,高傲的曹操率領大軍南下,準備統一中國。但劉備採用韜光養晦之計,與孫權聯手抗曹。當曹操率領大軍到達宛城時,劉備派趙雲前去迎戰。曹操輕敵大意,被趙雲打敗,損失慘重。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才能達到出奇制勝的目的。
477.意氣用事
缺乏理智,只憑一時的感情衝動,任性行事。
三國時期,曹操準備在官渡與袁紹決戰。當時,袁紹的謀士田豐極力勸阻袁紹不要出兵,但袁紹不聽,一意孤行,最終大敗而歸。曹操得知訊息後,感嘆道:“袁紹這個人,平時意氣用事,不聽忠言,現在可算是悔之晚矣!”
形容那些因為感情衝動而做出錯誤決定的人。例如:“他太意氣用事了,結果導致了一系列的麻煩。”
478.事過境遷
事情已經過去,事情發生的環境也改變了。
指隨著時間的推移,事情已經發生了變化,環境也已經改變了。它常常用於表達某個事情已經過去了,不再有當初的情境和意義。
楚莊王有一匹心愛的馬,他給這匹馬提供了最好的飲食。但是,有一天這匹馬突然死了。楚莊王非常難過,他決定為這匹馬舉行一場隆重的葬禮。但是,葬禮結束後,楚莊王意識到他已經失去了這匹馬,而且他也不可能再擁有這樣一匹馬了。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並意識到他已經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和資源在一個沒有意義的事情上。於是他決定以後要更加明智地管理自己的資源和時間。
這個成語可以用於各種情況,例如在討論歷史事件、解釋某個行為的後果、或者討論某個人的決策時。例如,“雖然這個計劃一開始看起來很有前途,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事情已經發生了變化,這個計劃已經不再適合當前的情況了。”或者“他已經浪費了太多時間和資源在這個無意義的事情上,現在事情已經過去了,他需要把注意力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479.遷怒於人
將憤怒發洩到別人身上,即把內心的煩惱或不滿情緒轉移到其他人身上,讓別人成為自己的發洩物件。
《論語·衛靈公》,其中孔子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意思是在處理大事時,不能因為個人情感而影響全域性。而遷怒於人則是相反,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到別人身上,這樣不僅會傷害到別人,也會影響到自己的形象和聲譽。
有一個老太太,她非常容易生氣,經常因為一些小事情發脾氣。有一天,她發現自己的兒子不孝順,於是她開始大發雷霆,把家裡的東西摔得亂七八糟。她的兒媳婦看到這種情況,心裡很難過,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這時,老太太突然發現一隻貓在角落裡玩耍,於是她把貓狠狠地罵了一頓,將怒氣發洩在貓身上。兒媳婦看到這種情況,心想:“婆婆把怒氣發洩在貓身上,這不是遷怒於人嗎?”於是她開始想辦法讓老太太平靜下來,並耐心地聽她說話。最終,老太太的心情變得平靜了,她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對,開始反省自己的行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遷怒於人是一種不正確的行為,它不僅會傷害到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