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的一個故事。據說,有兩個人因為一件小事而爭吵起來,他們互相指責對方,並揚言要拼命。其中一個人為了顯示自己的決心,指著一張網說:“這張網就像我們倆的關係,如果我不停地撕扯,它就會破。同樣,如果我們不停地爭吵,最終只會魚死網破,兩敗俱傷。”另一個人聽了之後,感到很有道理,於是他們和解了。
形容雙方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張,已經到了必須決出勝負的程度。在口語和書面語中都可以使用。
418.破釜沉舟
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釜,鍋。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
秦朝末年,各地農民起義紛紛發生,趙國名將章邯在鉅鹿大敗項梁領導的起義軍,項羽率領的楚軍被圍困在垓下。項羽決定率領軍隊突圍,渡過淮河往東,與駐紮在彭城的劉邦軍隊會合。當他渡過淮河時,為了激勵士氣,命令士兵把戰船全部沉入水中,把飯鍋全部打破,只攜帶三天的乾糧,以示與敵人決一死戰。最終,項羽率領的軍隊以少勝多,打敗了秦軍的主力。
形容人們在面對困難或決戰時,毫不退縮,決心背水一戰,拼死一戰。如:在面對強敵的威脅時,我們必須採取破釜沉舟的決心,才能取得勝利。
419.舟中敵國
同船的人都成了敵人。比喻大家反對,格外危險。
戰國時,孫臏為齊國使者到達趙國。趙國相國龐涓曾因臏刑而深恨之。臏又以齊之使者身份在趙國廣交朋友,出入無阻。龐涓得知後,妄圖謀害孫臏。孫臏不知底細,遂與隨從飲宴舟中。龐涓派兵乘夜刺殺孫臏。舟人知其謀,舉槳擊鼓如飛,將孫臏等救出。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420.國無寧日
國家沒有安寧的一天,指動盪不安。出自《南史·齊本紀下》。
南北朝時期,南朝的齊明帝是個喜歡喜遊玩的皇帝。他當皇帝二十多年,對朝政鬆懈,且一年四季都在遊山玩水,遊玩不息。他的嬉戲和遊玩的情形時有耳聞,所到之處無不引起騷動。他不管百姓的死活,經常外出尋歡作樂。他在位期間從未停止過遊玩,從建康出發,經由浙江、江蘇、安徽、河南、陝西、四川、湖北等地區,每到一個地方都要遊玩幾個月或半年以上。他不但遊歷名山大川,還把許多宮女、妃子帶在身邊,供他尋歡作樂。他的這種行為引起了朝中正直大臣的反對和百姓的怨恨。後來,齊明帝因病而死,他的兒子蕭寶卷繼位之後更加荒淫無度,使國家動盪不安。
形容一個國家或政治局面動盪不安,社會混亂。它也可以用於形容某個時期國家不安定,形勢嚴峻。 例如:最近幾年,這個國家一直國無寧日,局勢十分動盪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