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駭人聽聞

使人聽了非常震驚、恐懼的言論或事情。

某件事非常令人震驚,以至於聽到的人都會感到非常驚恐或不可思議。它常用來形容某個人或某個事件的情節極端、後果嚴重,或者形容某個人物的行為惡劣、道德敗壞。

出自中國明朝時期的一部小說《水滸傳》。故事中,一個名叫武松的英雄為了為兄報仇,不惜用極其殘忍的手段殺死了一名官員和許多士兵。這個故事被描述得非常血腥、暴力,以至於人們聽了之後都感到非常震驚。後來,“駭人聽聞”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那些極端殘忍、不可思議的事情或行為。

在用這個成語時,需要注意使用場合和語境。一般來說,它不適用於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件或行為。而應該用於描述那些極端、嚴重的行為或事件。例如:“這個案件涉及到的犯罪行為駭人聽聞,讓人無法想象。” 或者 “這個政治家的行為道德敗壞,駭人聽聞。”

382.聞一知十

聽到一點知識就理解很多,形容非常聰明。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顏回在路上碰到一位從衛國返回魯國的旅客,兩人寒暄了幾句之後,那旅客告訴顏回:你的父親在衛國出事了!顏回聽了這話,心情頓時一沉,於是二話不說就向西奔去。不久,顏回帶著父親的訊息回到家中。孔子知道顏回是聽別人說後才趕回來的,於是問顏回:“你怎麼回來的?是跑回來的嗎?”顏回回答:“我是聽別人說後趕回來的。”孔子很不高興,對顏回說:“我並不是要你去打聽訊息,只是要你告訴我你是怎麼知道的這件事情的。”顏回只好承認自己是不應該聽別人說後就匆忙下結論。孔子語重心長地對顏回說:“你應該記住,凡事要多動動腦子,‘聽其言而觀其行’,不要只憑別人的一句話或只看到事情的表面就妄下結論。”

形容某人非常聰明.可以用在書面語或口語中,可以直接修飾主語或賓語。

例句:他真是聞一知十啊!

383.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培養一棵樹木需要十年的時間,而培養一個人則需要一百年的時間。它表達了培養人才的重要性,也比喻培養人才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

源於《管子·權修》篇:“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這個故事講的是,培養一個人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就像種植一棵樹一樣,需要耐心和長期的照顧。

比喻培養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培養人才需要付出長期的努力和耐心。例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應該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

384.人言可畏

言:言論,傳言;畏:怕。意思是人們的言論是可以畏懼的。原指輿論能造成很大壓力,使人有所畏懼。

出自《論語·憲問》:“言人之惡,人皆從之;好人之惡,人皆棄之。言有能焉,無所不容。”

春秋時期,齊國相國崔杼殺害了國君光。一個叫晏嬰的大臣在崔杼家弔唁,崔杼說:“你不為你的國君悲傷嗎?”晏嬰說:“悲傷呀!可人的言論是可以畏懼的。”崔杼憤怒地說:“我不明白你說的什麼意思?”晏嬰說:“那些說別人是好人的人,別人就會到處傳揚他的好;那些說別人是壞人的人,別人就會厭惡他。你殺的是國君,別人都把你看成一個可惡的人了。”崔杼氣得大怒,舉起劍對晏嬰說:“你居然敢說出這樣的話來,我要殺了你!”晏嬰毫不畏懼地回答:“我聽說,一個勇士是無所畏懼的,一個忠臣是不顧自己性命的。如果我不被殺頭,反而能得到勇士和忠臣的美名。”崔杼聽後只好放了他。

一般作謂語、賓語。

385.畏首畏尾

形容人害怕或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