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毅離開後,我獨自一人坐在辦公桌前,仔細翻閱著三年前那場事故的卷宗。

泛黃的紙張,模糊的照片,冰冷的文字,都在無聲地訴說著那場慘劇。我彷彿能看到那輛失控的公交車,在夜色中狂奔,最終撞上護欄,墜入深淵。我能聽到乘客們絕望的呼喊,聞到空氣中瀰漫的血腥味,感受到死亡的陰影籠罩著一切。

我強忍著內心的悲痛和憤怒,努力讓自已保持冷靜,從紛繁複雜的案情中尋找蛛絲馬跡。

突然,一張照片吸引了我的注意。

那是一張現場照片,照片中,一輛被燒燬的公交車橫臥在路邊,車身扭曲變形,車窗玻璃碎裂一地,車廂內部一片狼藉,座椅翻倒,行李散落,到處都是血跡和燒焦的痕跡。

在這片人間地獄般的景象中,我注意到一個細節。

在公交車後排的座位上,有一個黑色的揹包,揹包儲存完好,沒有被火焰吞噬,也沒有被水澆溼。

我放大照片,仔細觀察著那個揹包。

那是一個很普通的黑色雙肩揹包,市面上隨處可見,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但正是因為它的普通,才顯得格外突兀。

因為,在這場慘烈的事故中,幾乎所有的物品都被燒燬或者損壞了,唯獨這個揹包完好無損,這難道僅僅是巧合嗎?

我心中一動,立刻翻閱卷宗,查詢關於這個揹包的記錄。

然而,令我失望的是,卷宗裡並沒有關於這個揹包的任何記錄,就好像它根本不存在一樣。

“奇怪,怎麼會這樣?”我眉頭緊鎖,百思不得其解。

這個揹包究竟是誰的?它為什麼會在那場事故中倖免於難?它裡面究竟裝著什麼東西?

一連串的疑問在我腦海中盤旋,揮之不去。

我有一種強烈的預感,這個揹包很可能就是解開整個謎團的關鍵!

我決定從這張照片入手,尋找突破口。

我仔細觀察照片中的每一個細節,試圖從中找到一些被忽略的線索。

照片中的景象觸目驚心,然而,當我將目光聚焦在公交車殘骸的前方時,卻發現了一個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細節。

在距離公交車不遠處的地面上,有一塊形狀規則的石塊,石塊表面光滑平整,與周圍粗糙的碎石形成鮮明對比。

這塊石塊看起來並不像是自然形成的,更像是被人刻意打磨過的。

我心中一動,難道這塊石塊和那場事故有關?

我立刻翻閱卷宗,查詢關於這塊石塊的記錄。

然而,和那個黑色的揹包一樣,卷宗裡也沒有關於這塊石塊的任何記錄。

“這太奇怪了!”我喃喃自語道,“為什麼卷宗裡會沒有關於這兩個重要線索的任何記錄?難道是有人故意隱瞞了什麼?”

我越想越覺得可疑,這起案件遠比我想象的要複雜。

我開始懷疑,三年前的那場事故,或許並非意外,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謀殺!

如果我的推測是正確的,那麼,兇手究竟是誰?他的作案動機又是什麼?

我再次拿起那份遇難者名單,仔細檢視每一個名字,試圖從中找到一些可疑的人物。

突然,一個名字映入我的眼簾。

“王海,男,35歲,公交公司經理……”

我盯著這個名字,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大膽的猜測。

難道,王海就是這起案件的幕後黑手?

這個想法一出現,就像野火一樣,在我的腦海中迅速蔓延開來。

我開始回憶所有關於王海的資訊。

據我所知,王海是這家公交公司的經理,為人精明強幹,但同時也有一些傳聞說他心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