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

中山、燕地二地。

公孫尚領二萬人去勸降。

此時中山、燕地二地終於打到了晉級賽,從大大小小十幾個叛軍團夥中打到只剩六個,又從六個決勝出三方人馬。

三方首領見王師浩浩蕩蕩,於是都表示想要依附新國,主意是依附不是歸附。

依附是像秦國、韓國那樣,保留自主權,年年納貢,歸附則是直接納入版圖。

三方首領最初想法是被詔安的,但是新國給的條件實在太低了,像打發叫花子。

一縣縣令,現在哪個叛軍首領手下沒一兩個郡,削的也太狠了,再看看自已手下‘兵強馬壯’的,不提高條件,大不了割據一方。

“想割據一方,不自量力。”

公孫尚惱怒的說道。

談判是在自身有一定實力才能談,自身沒有實力還談要求,那就是挑釁,公孫尚很憤怒,下令進攻。

三方首領高估了自已,刷低階副本連戰連捷給了信心,碰到高階復辟就倒了大黴。

新野王十五年,秋,在新野王迴歸郢都之前,公孫尚就平定二地叛亂,兩位叛軍首領的腦袋裝進了精美的禮盒。(晉級失敗)

之所以是兩位叛軍首領,是因為還有一位叛軍首領南郭有勁,見勢不妙,丟下大部隊,帶著自已嫡系人馬跑了,遁入深山。

新野王迴歸郢都,在郢都舉行了浩大的振兵澤旅之禮,封賞並解散兵士,各自歸鄉。

同一時間,公孫尚的捷報快馬加鞭送到郢都,新野王閱覽後大喜,令公孫尚鎮守北方,暫時不必南歸,以防叛亂再起。

流放說的有些難聽,只是讓他暫時鎮守邊疆,是委以重任。

野王雖只知道享樂,但軍事上勝利足可以將他的威望推至頂峰,現在他的威望已經超越了先王新平王。

威望足夠,野王大手一揮,變法!

地方上郡縣制之再加一級行政單位,‘地’。

原中山國、燕國兩國故地重組為燕地,下轄六郡。

原中山國規劃三郡不變,原燕國面積比原中山國大,但由於地廣人稀,也只規劃了三郡。

至於說恢復中山國,中山國宗室都沒了,甚至有點分量的貴族都找不到了,讓誰來當中山王?新野王也很難辦啊!

打下秦境的隴西、關中、上郡以及附屬國秦國設立秦地,轄三郡一國。

這個時代的附屬國自主權利還是很大的,但沒關係,新野王會想盡辦法給他套上緊箍咒,劃給秦地管轄只是地一步。

固有楚地、齊地、晉地加上新設燕地、秦地,新國面積達五地之廣。

為了更好管理,也為了更好偷懶,新野王腦瓜子一動,決定再設立刺史一職,掌管一地事務。

左僕射公孫尚,兼任燕地刺史。

右僕射十里勇,兼任秦地刺史。

齊地富饒,新野王就讓嫡子新吳擔任刺史,以作歷練,準備培養下一代。

晉地地理條件太好,不立刺史

楚地作為大本營,京畿之地,不立刺史。

官職體系,新野王也進行了改動,廢除令尹、左尹、右尹、莫敖等帶有前朝楚國特色的官職。

改用太尉、丞相、御史大夫為三公,原右尹屈閡改任丞相,原司馬東方衛改任太尉。

九卿任用,奉常,掌管宗廟禮儀,地位很高,屬九卿之首。

郎中令,掌管宮殿警衛。

衛尉,掌管宮門警衛。

太僕,掌管宮廷御馬和國家馬政。

廷尉,掌管司法審判。

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

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