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王元年,新國復辟,新平王大赦十四縣,賦稅減半。

“大王有令,小紅山首領因拖住一路人馬有功,封伯爵,小紅山縣改做封邑,小紅山首作小紅山邑封君,爵位、封邑世代沿襲,其手下兄弟各有封賞。”

傳旨的侍衛說道。

“臣謝王恩。”

小紅山首領激動說道,他心心念唸的小紅山邑啊,現在終於是得償所願了。

小紅山首領雖然很拉胯,但作為第一個響應新平王號召的勢力,值得重賞,也算千金買馬骨。

新國的官職沿用了楚國的地方制度,縣、邑並行,邑是封邑,封出去不受君王直接管轄,而縣就是君主直屬,最高長官不叫縣尹。

楚地三國的縣、邑制度大差不差。

先前傳信的其他反叛勢力,雖然只出了一點,但也想分一杯羹,這些能反叛的勢力都算地方豪強,再不濟也如山匪一般能擾亂地方安寧。

新國初建,百廢待興,新平王為了新國安定,採用安撫政策,劃出了兩座縣邑及周邊城池以作安撫。

之所以是叫縣邑,而不叫封邑,是因為新平王在兩座縣邑能封了十幾個貴族共同管轄,一個貴族的才能叫封邑,多個貴族執掌的也不知道叫什麼,乾脆以縣邑稱呼,反正大差不差,新平王對兩塊地盤沒了直接控制權。

上官渃棄暗投明,重新投入新國懷抱,暗中投資新平王的行為徹底暴露,氣得西楚王涉陳破口大罵,無恥老賊。

上官渃在起事之初給了新平王很大幫助,但是他有投降的前科,不是一次,而是兩次,新平王也不敢重用上官渃,擔心哪天又臨陣倒戈了,來個反覆橫跳誰也受不了。

擔心歸擔心,功勞不能磨滅,於是新平王就又改一縣作邑封出給上官渃,爵位世代相傳。

一通封賞下來,名義上新國擁有14個縣、邑,實際新平王只能掌控的只有10個縣。

新平王一刻不敢懈怠,他的抱負只是邁出了第一步,偏居一隅是適合沒有抱負的普通人,對於穿越者那是最大的恥辱。

他先進行了武備加強,三代火器升級為加強版。

又教會鐵匠使用水力鍛打,提升生產效率。

再是建立三代火器加強版的生產線,分工化處理,生產效率提升至每月三千把。

軍工廠負責人說道:“限制火器生產的已經不是人力不足了,而是鋼鐵產能不足。”

軍工廠負責人是死侍擔任,新平王很放心,不會懷疑他說的話。

新平王沉吟說道:“楚地多山,露天礦藏豐富,在我國就有兩座露天鐵礦,只是冶煉工業落後,才導致的產能不足。”

冶煉工業的落後不僅是產量少,質量也上不去。

“寡人會帶人著手提升冶煉工業,你們就先按照現在的產能生產。”

新平王對軍工廠負責人說道,隨後親自指揮冶煉升級。

其實新平王也不太懂鍊鐵,但他知道一點,冶煉用煤炭一定是比用木炭要好的。

早期的冶煉,用的燃料一直是以木炭為主。

用煤炭鍊鐵是冶煉技術上的重大進步,因為煤炭比木炭火力強而持久,可以得到更高的溫度,煉出較好的鐵。

並且木炭成本高,需要燒製數個時辰,消耗大量木材,而煤炭成本低,只要找好位置,在煤礦上一鋤頭下去就是燃燒。

有了切確的理論,具體實施就交給下面的能工巧匠。

新平王召集能工巧匠說道:“凡是發現煤礦,並提供確實可行的採集方案,賞萬錢,卓升士。”

“凡是能提升鍊鐵品質與速度的,並提供確實可行的方案,賞萬錢,卓升士。”

“其他工藝建房、修橋、製衣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