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用中山國來牽制燕國,別讓燕國在背後搞小動作就行了,不必耗費太大精力。

現在,一統中原最大的阻礙就是晉地三國,新平王採用了激進派‘先強後弱’的戰略。

滅了晉地三國,天下再無可堪一戰的強國,之後再處理北方兩個菜雞國。

同年四月,新國馬不停歇,調轉槍口,對向趙國。

之所先開刀的是趙國,不是魏、韓二國,一是趙國距離齊地近,二是趙王竟敢算計新國,罪無可恕。

趙國早有準備,數年間挖了無數戰壕,可是抵禦的還是非常艱難。

新平王二十二年,下趙國大城數十,小城數百,圍城邯鄲,趙國岌岌可危。

邯鄲是趙國發展的重點城池,用藍星話來說就是,遷都的有力競爭城池。

現在看來邯鄲距離前線太近,還是不適合當都城。

今二十二年,新平21歲時稱王,算來他今年已經43了,早年不知節制,現如今有些心力不濟,政事很多地方都有紕漏。

同年秋,齊地姜氏搞復國運動,新平王下令鎮壓,放鬆了對趙國的進攻,邯鄲得以脫困。

姜氏經營齊地數百年,是老牌王族,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田氏齊王在時,貴族擁護田氏,人民的力量無可抗拒,姜氏只能選擇沉寂。

而今田氏沒了,齊地的大小貴族群龍無首,有貴族就想到了擁護姜氏。

復國浪潮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此次動亂出乎意料,持續的時間特別久,到了新平王二十五年才徹底平息。

整整用了三年時間!

新平王一統天下的目標,也硬生生被拖了三年。

前線伐趙因糧草不濟,在兩年前就退兵了。

齊地的舊大小貴族聽話的、不聽話的,都讓盛怒的新平王下令給砍了,齊地全面實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地方沒有了封君,換上了朝廷安排的官吏、郡守、縣令。

郡縣制在齊地全面實施、推廣,中山國作為兒國,積極響應改制,由此新國不僅對齊地掌控力大增,隱隱還對中山國有了一點控制力。

中山國學習新國制度,自然有人就對新國心嚮往之,而這些心嚮往之的人又是中山國中高層,新國不就隱隱掌控了中山國。

當然,這只是一個趨勢,以這種方式真要掌控中山國,必需要兩三代人潛移默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