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

這兄弟二人名字雖怪,卻皆是天資過人的才子,少年時便已成名,又在同一年金殿面聖並同時高中二甲進士,讓三代屠戶的王家一舉擺脫了庶民身份。

按理說,這故事的結局應該是王老太爺跟著兒子進京享福,從此過上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好日子。

可是,這位老爺子卻特別地古怪,竟是怎麼也丟不下那把殺豬刀,不僅不肯跟兒子進京,還繼續留在鄉里給人殺豬。

見老父如此固執,王氏兄弟自是十分無奈,多次相請懇求,無奈老爺子卻總是不肯,好容易去一趟兒子的家,也總是掖著把殺豬刀四處晃悠,還時常愛與下人們、尤其是跟廚子喝酒吃肉,沒有一點兒老太爺的樣子。

饒是如此,王家兄弟對老太爺仍是極為孝順。

老爺子早年喪妻,卻堅持不肯續娶,就怕娶了後孃委屈了兩個兒子,硬是一個人又當爹又當娘地把兩個兒子拉扯大,因此父子間的感情極深。

就算王老太爺幹出再出格的事兒,只要他能留在盛京城,王氏兄弟便已經很歡喜了,又如何會去管束自己的老爹?也許正是因襲了老太爺的“與眾不同”,王家這兄弟二人,行事便也常出人意表,屬於朝廷裡的異類。

其中,長子王佐為太常寺少卿,雖然職位不高,卻是從六科給事中一路混上來的,人贈外號“滾刀肉”,說好聽了是外圓內方,難聽點兒說那就是外滑內奸,十分不好應付,據說連幾位閣老都怵他。

至於次子王佑,那就更了不得,不僅做到了監察御史,且還是個上能參天、下能參海,當不間兒還能參個皇帝的主兒,號稱全天下就沒有他不敢參的人。

陳瀅所說的王家姑娘,一個便是王佐之女,叫王敏蓁,另一個則是王佑之女,叫王敏芝。

因為王佑得罪的人太多,王佐也極不好相與,所以這兩個姑娘在貴族圈兒裡沒什麼朋友,姑娘們見了她們也大多也以走避為主。

而陳瀅現在卻在說,她與這家的兩個姑娘交好,自是叫人吃驚。

“你與她們一直都很相熟麼?”

許氏問道,神情間有一絲異樣。

王家兄弟雖然年輕,卻皆身居要職,若說元嘉帝沒有提拔他們的意思,任誰也不會信。

而許家這回是鐵了心要爭一爭閣老之位的,如果能與王家交好,自然不是壞事。

陳瀅聞言,嘴角便擰了擰:“侄女與她們也不算特別熟,不過每回見了總要聊幾句,只能說挺談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