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裡住的大多都是附近幾個廠的工人,他們上班的時間幾乎都一樣,將近七點半左右,大家都陸續上班了。

這個時間點,王大奎還在家閒著呢,因為他是在食堂上班,和其他工人的上班時間略有不同,再加上二食堂本身就沒多少人吃飯,早飯交給了三食堂他們不用準備,所以他的上班時間比正常晚一個小時,只要趕在九點鐘之前,別耽誤準備中午飯到廠就行。

約摸著到了八點半,吳楓出門上班了。

今天是他出院的第三天,也不知身體的前主是怎麼過日子的,家裡要什麼沒什麼,本來他是想著昨天下班去採購的,但因為加班就沒去成,於是心想著今天下午下班後得出去採買了,還有順便還得去趟正陽門附近,看一看能否找到拍那張照片的照相館。

……

下午一點多,二食堂這一天的工作就算完成了,王大奎又提前下班了。

迎著午後的陽光,王大奎此時的心情挺不錯的。

生活嘛,並不是只有沒日沒夜的工作,他再次感覺自已當時選擇二食堂是非常明智的。

生活就該是現在這樣,每天來軋鋼廠幹幾個小時的工作就完事,剩下的時間可以慢慢享受這個時代獨特的悠閒時光。

當初住院時,婁家曾塞給他一些錢和一些票,今天他打算去買點糧。

那天師母倒是問王大奎家裡有沒有糧來著,王大奎當然說不缺了,現在大家都是按照糧本吃的定量,別看師父師母家平日裡送東西的人多,但糧食也不多。

對了除了去趟正陽門附近,他還打算去一趟文物商店。

沒錯這個年代是有文物商店的,文物商店的前身都是四九城裡的古玩店,公私合營時把它們合併集中起來了,如今的古董商店當然是國營的,而且賣的東西都是保真的,不用擔心被假貨坑到。

步行來到公交站,王大奎先坐車來到正陽門附近。

下了公交車,附近就有一家文物商店,王大奎打算先去那裡轉一圈。

王大奎是抱著撿漏的心態進去的,但逛了一圈後發現似乎並不像自已想象的那樣,這裡似乎並沒有什麼漏網之魚,像什麼青花瓷、宋瓷什麼的。

別誤會,王大奎並不懂這些,這主要是人家文物的商店實在,在商品旁都放著小卡片上面有介紹。

這裡賣的商品大多都是清末民初的民間東西,好一點的比如玉佩、首飾什麼的也都是老百姓自已做的,價格都不高。

想了想也是,真正收到的好東西早就進博物館了,怎麼可能拿出來賣。

轉了一圈後,王大奎看好了一個銅製的懷錶,旁邊的小卡片上寫的是民國時的東西。

這兩天上班的時間基本靠猜,他正好需要這個東西,於是就詢問了下這懷錶好用不。

要問王大奎為什麼不去買塊手錶,那東西貴啊再說他也沒票。

這東西就不同了,這東西不需要票,而且價格只需要八塊錢。

懷錶是好用的,工作人員給它上了幾圈弦錶針就開始轉了。

之後王大奎又挑了件清末的和田白玉玉佩還有一件清末的瓷罐。

玉佩是他自已喜歡的,至於那件瓷器則是因為王大奎記得,是想試一下那個收藏任務。

工作人員幫他把懷錶調到現在的時間,然後開了票後,王大奎就去交錢了。

三件東西,一共花了他二十五塊六毛七。

從文物商店裡出來,手裡拿著瓷器,這時王大奎就感到不方便了。

前世看小說時,哪個穿越不是自帶隨身空間的,怎麼到他這毛都沒有。

拎著瓷瓶往前門大街上走,一路上王大奎看見了不少店家的招牌都寫著“大前門”什麼的,沒一會他就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