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鬼子的到來,國民政府在基層的權力機構全部土崩瓦解,農村地區處於無政府狀態。

這是一個權力的真空,也是袁文擴大影響力,在這太行山區站住腳最好的機會。

袁文的部下中,吳穆之黃埔軍校畢業,是個能文能武的全才,袁文讓吳穆之帶上幾個素質好的老兵一同訓練這些新兵。

西北軍向來軍風彪悍,特別重視近身肉搏,戰鬥意志堅強,有這些西北軍老兵訓練新兵,袁文相信,一定可以讓這些新兵訓練成勇猛的戰士。

與此同時,袁文還派出一部分口才不錯計程車兵,在本地新兵的配合下宣傳抗日,同時沒收漢奸資產,一來可以擴大遊擊總隊的影響力,二來也可以透過沒收漢奸的財產來增加物資積累,否則一味坐吃山空,用不了幾天,這遊擊總隊就要解散。

袁文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後勤補給不足。

雖說現在有27軍的番號,但這個番號是個野雞番號,並不是軍委會的正式番號,正常情況下,這種野雞番號都是誰設的誰自已出軍費,但西北軍現在連地盤都沒有,隨時可能被撤編,沒有穩定的軍費,正規軍都如此,遊擊總隊這樣的野雞番號更是無人理睬,趙春山也是愛莫能助。

所以,無論是糧草還是武器彈藥,以及軍餉物資袁文都要自已想辦法。

招兵擴大隊伍袁文並不擔心,在這樣的亂世,豎起招兵旗,就有吃糧人,老百姓要想不餓死,當兵吃糧一種很明智的作法。

更何況參加遊擊總隊是為了打鬼子,保家衛國,這樣招兵買馬也更容易。

但袁文並不想在目前的情況下招太多的兵馬,沒有足夠的錢糧和武器彈藥,就算是招來了兵馬,也無法養活這麼多人,隊伍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自行瓦解。

所以,袁文打算走精兵路線,將正規部隊控制在一定要規模之內,再輔以大量的民兵作戰,這樣就能最大限度的減少物資消耗。

兵不在多而在精,要將有限計程車兵訓練成以一敵百的精銳,採用特種作戰模式,對鬼子進行降維打擊,不斷消滅鬼子壯大自已的力量,只有這樣,部隊才能持續發展,而不至於被缺少物資拖垮。

袁文明白,要想將新兵訓練成精兵,三個月只是基礎,最少要兩、三年時間,但是隨著戰局的變化,他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訓練士兵。

短時間內教會這些新兵一些基礎的軍事常識,然後就要將他們帶上戰場,在戰鬥中不斷進步。

一個新兵,在參加過實戰後,其成長速度是極快的,所以,袁文決定,要以戰代訓,而他的目標就放在了井陘縣城。

鬼子進入太行山以後,在極短的時間內就佔領了太行山區各縣,各地駐守的國軍部隊望風而逃,就比如井陘縣,只是來了幾個日本浪人,就嚇得守衛井陘的國軍地方保安團撒腿就跑。

幾個日本浪人輕輕鬆鬆就佔領了井陘縣,這幾個日本浪人立即開啟了井陘縣的武庫,到處招納地痞流氓,成立了一支四、五百人規模的偽軍。

這段時間以來,這些偽軍就幫著這些日本浪人到處徵集糧食物資送輸到前線,使得鬼子得到了源源不斷的補給。

在打探清楚井陘縣的情況之後,袁文心知機不可失,現在是井陘鬼子最虛弱的時候,只要打下了井陘,自已就可以切斷從太行山一線通往娘子關的鬼子物資補給線,這樣一來,進攻娘子關的鬼子第二十師團缺少物資,就會陷入危機之中。

袁文權衡了一下敵我雙方的實力,自已的部隊大多數都是新兵,剛剛經過幾天軍事訓練,才學會了一些基本的軍事常識,學會打槍和扔手雷,讓他們槍打得準那是奢望,這些新兵真的打起來可以助助威,但要是真的打惡仗,只怕鬼子一個衝鋒就潰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