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民國首都所在。

自從定都金陵,國民政府內憂外患,鬼子佔領了東三省,隨後又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偌大的國家,幾乎被小鬼子亡國滅種。

許多人認為,金陵依山傍水,有帝王之氣,可是自古定都於金陵的王朝幾乎都是短命王朝,從南朝的宋齊梁陳,再到南唐和南宋,以及太平天國,都是偏安一隅,沒有一個長久,明朝雖然維繫了二百多年,那也是因為後來遷都到了北京。

所以又有人說,金陵的風水不好,出名的地點埋的都是死人,明孝陵、中山陵,所以這也造就了民國必然短命的結局。

蔣委員長都不這麼想,在他看來,金陵六朝古都,虎踞龍盤,又是民國臨時政府所在,定都於金陵,也代表了民國政府的正統和合法性。

可是自從定都金陵之後,蔣委員長就沒有過一天好日子,先是被桂系趕下了臺,隨後雖然再次上臺,在中原大戰中打敗了桂系、國民軍和晉綏軍,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

沒等蔣委員長歇歇氣,爆發了九一八事變,為平息民憤,蔣委員長只能再次下野。

再次上臺沒幾年,爆發了七七事變,中日全面開戰,大片國土淪喪。

北方,鬼子佔領平津,攻入晉省,南方,蔣委員長集中了國軍精銳於淞滬與鬼子展開激戰。

大戰持續了近三個月,國軍損失慘重,在鬼子飛機大炮的轟擊下,死傷數十萬人,包括三個德式師在內的國軍精銳幾乎全部被打殘。

蔣委員長現在的焦頭爛額,蔣委員長知道淞滬是守不住了,金陵距離滬城太近,蔣委員長回到金陵做著遷都的準備。

也就在這時,第二戰區傳來了捷報。

當看到戰報上寫著雪花山一役殲敵兩萬之時蔣委員長大喜。

這是開戰以來,國軍方面打的第一場大勝仗。

蔣委員長原以為以雜牌軍堅守的晉省根本不是鬼子的對手,可是開戰以來,晉省的各地軍閥部隊與中央軍合作,在沂口前線與鬼子精銳第五師團打得有來有回。

這一次又在雪花山消滅了這麼多的鬼子,蔣委員長心中自然高興不已。

不過蔣委員長也有些困惑,憑著晉綏軍和西北軍、川軍的戰鬥力,怎麼可能打出這樣的大勝?

也就在這時,戴雨濃走了進來。

戴雨濃是特務組織藍衣社的靈魂人物,畢業於黃埔四期,是蔣委員長的心腹。

蔣委員長就說:“這個閻老西,向來只知儲存實力,這一次為了保住地盤也豁出去了老本,在雪花山打了個大勝仗,真是大快人心。”

戴雨濃的臉上有些尷尬,隨後取出一封密信交到蔣委員長的手中。

“校長,你看看這個。”

蔣委員長接過密信看了起來,這密信是藍衣社安插在第二戰區長官部的特務發來的,看過了信,蔣委員長終於明白了雪花山之戰的前因後果。

“校長,雪花山之戰其實只消滅了兩千多鬼子,並沒有消滅第39旅團,只是將其主力擊潰,閻長官卻說全殲第39旅團,殲敵兩萬,而且雪花山之戰是西北軍17師打的,閻長官這麼做分明是謊報軍情!”

蔣委員長一臉陰霾的說道:“娘稀匹!這個閻老西,不但謊報戰功,而且還奪了17師的功勞。”

“校長,現在的情況,當團結起來一致對外,還不到揭穿閻老西的時候,而且這幾個月,我軍接連失敗,確實是需要一場大勝來提振士氣,所以我認為,雪花山之戰一定要擴大宣傳,閻長官不是說殲敵兩萬嗎?咱們就說殲敵五萬,這樣有助於軍心和士氣的提升。”

“嗯,也好,只是這一戰與閻老西沒太大關係,而打這一仗的17師參加過西安事變,對這種對領袖不忠誠的部隊,不宜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