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妃溫存正是愜意之時。

趙德勝觀望著皇上神色,非常有眼力見地無聲招呼琵琶女們離開養心殿,有貴妃陪伴,皇上眼裡自然看不進不過清麗之姿的顏色。

“等等。”晞月忽然出聲道。

“貴妃娘娘請吩咐。”趙德勝立時止住腳步,身後的琵琶女也跟著停下來。

晞月轉向弘曆,露出笑顏:“臣妾斗膽,有一問想請教皇上。”

弘曆不明所以,還是點頭:“你說。”

“素聞琵琶技藝看重奏者本領與誠心,方能有上乘的音律之美,臣妾卻瞧見,她們中有人用南唐大周后的燒槽琵琶。”晞月面上疑惑,“臣妾有些好奇,莫非琵琶選質越好,能助奏者彈出更美妙的樂聲?”

弘曆會意晞月說的是哪個琵琶女,笑道:“當然是看重奏者本身,琵琶是外物,不過錦上添花罷了。”

“臣妾也這樣認為。”晞月一臉淺笑。

弘曆抬手,趙德勝上前從那清麗姿色的琵琶女手裡取過燒槽琵琶,交由茉心,“你肯指點她們一二,就是她們的福氣了。”

晞月接了琵琶,橫抱著細細調絃,試準音色,白膩的指尖在弦上輕緩撥動,圓潤的音滾落玉盤,合就一首連綿動人的美樂。

晞月在琵琶上的造詣,放眼整個後宮,可以說是無人能及,無需刻意的炫耀,樂曲情真意切即可引人沉醉其中。

弘曆滿臉都是欣賞。他前世的後宮也不乏有些本事的女子,或是樂曲技藝,或是詩意才情,擅長琵琶的兩世所見唯有晞月為最。

晞月尚有些遺憾:“可惜不是臣妾慣用的琵琶,選質不重要,熟稔才是要義,沒用慣的琵琶容易影響奏者,曲也生澀了。”

弘曆溫聲寬慰:“此曲很好,你不必自責。”

晞月聞言眉開眼笑,喜悅地放了琵琶,坐回弘曆身邊,撒嬌道:“那皇上若想聽了,臣妾再彈與皇上,請皇上鑑賞。”

弘曆輕勾她鼻尖,將人攬進懷裡,說:“晚膳就在養心殿用,陪著朕吧。”

“都聽皇上的。”

情形到此,趙德勝連忙把琵琶還回去,行禮後領琵琶女們退出養心殿。

忽然間,落在末尾抱著燒槽琵琶的清麗琵琶女悠悠回首,又羞澀低頭,微微垂眸,一派柔弱易被風霜吹倒的樣子。

弘曆挑眉,捕捉到琵琶女離殿一瞬的眼神,默不作聲。

奏曲時刻意表現出缺點,選用上好的琵琶,盈盈回望一眼,不都是想吸引自已的注意力嗎?

想要出頭的手段實在是直白,他竟一時想不到詞評判。

這一夜照常的過,弘曆在養心殿裡處理奏摺,到了時辰,敬事房的人到殿外,吳書來驚得心頭直跳,扯了一把送牌子的小太監,小心翼翼瞥著殿內,低聲斥小太監:“如今還在孝期裡,皇上孝心,怎好送來綠頭牌,是想讓皇上被天下人指摘嗎?!”

皇上聽曲都只在養心殿裡,不叫外面聽見,妃嬪侍駕怎麼瞞得住,那鳳鸞春恩車在長街上一走,明日宮中都要知道皇上傳召妃嬪了。

莫說宮內,朝堂上都要議論紛紛,這可是大事。

何況這一年來皇上只是有空去嬪妃宮裡坐坐,並未讓嬪妃侍寢,十分勤於政事。

說話間,趙德勝進殿請了皇上口諭出來,對小太監搖搖頭:“回去吧,皇上說了,出了孝期正式封妃之前,都不會翻綠頭牌。”

小太監一懵,分明大冬天冰天雪地的日子,他不禁滿頭大汗,暗自想道:這位新帝還真是……

他一拍腦門,趕緊離開了養心殿附近,那是皇上,他一個小奴才哪敢背後議論手握萬里江山的帝王?

怕不是嫌自已活的不耐煩了。

第二日該遞的訊息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