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江月白的身邊只剩皇帝這一個兒子。

不,確切地說,已經不算兒子。他們兩人鬧了彆扭,至今還沒有和好。

皇帝日日來請安,她都不給他好臉色看。皇帝脾氣倔,不肯低頭,安排皇后跟后妃來侍疾。

皇后寬厚大氣,但細節上面的地方確實沒有中原女子細膩周到。她出身尊貴,大概沒有精細地照顧人的經驗,導致了各種令人啼笑皆非的疏漏,導致江月白的病情一直沒有好轉。

皇帝因此當眾訓斥了她一頓,發了頓脾氣,其實也就是藉機發揮,發洩了跟太后之間憋著的怒氣。皇后性子比較剛烈,因此跟皇帝也鬧上了矛盾。兩人也這麼僵著冷著。

皇帝向來是被人追著捧著的,自然不高興去哄皇后開心。

於是轉向其他后妃,江月白的侄女慧婉儀和科爾沁的蘭貴嬪兩個長得漂亮又溫柔懂事,很快贏得寵愛。

她禁不住悲傷地問身旁的華太淑妃,“你說當初生那麼多是為了幹嘛?”

華太淑妃抓住了江月白的手,“太后,您別太難過。兒大不由娘。皇家普通人家都一樣。”

比如她哥,當年的風流才子葉竹卿,當初不少京城少女的夢中情郎,不知道哪根弦搭錯了,把家裡的小妾全休了,幡然醒悟,說要在朝廷裡認真做事,跟媳婦好好過日子。

江月白自嘲地笑了一聲,“是我自找苦吃的。”

“太后娘娘您可別這麼想。稷兒他是個明君。”

華太淑妃不禁想到了先帝。先帝也是這個樣子的啊。也是六親不認的。真是親生的。

泰興十五年,又到了三年一度的科舉。嫿太婉儀的八王爺、江月白的九王爺、妍太婉儀的十二王爺、洋太嬪的十三王爺都考上了進士。安太妃的十王爺落選了。

安太妃的十王爺娶了工部尚書之女;

妍太婉儀的十二王爺娶了刑部尚書之女;

洋太嬪的十三王爺娶了大理寺寺卿的孫女;

皇帝把自己的親弟弟九王爺封為遼東王,擔任遼東都護府都護。再把河南、山西、江蘇的人口大量移民到東北。把戶部尚書杜衡家的嫡三女嫁給了他。杜衡的嫡次女曾經是長公主的伴讀。

洋太嬪的十三王爺則被留在了朝中,安排進了禮部任六品主事。

沒有透過科舉考試的十王爺因為武力過人,驍勇善戰,因為安南地區去年開始出現多起叛亂,皇帝把他安排到安南都護府擔任副都護,常駐安南地區。

八王爺最幸福,因為繼承了母親的基因,擅長繪畫書法,皇帝把周相多才多藝的孫女嫁給了他。因為他家世代信佛,派他在工部任職,專職負責修建藏傳佛教寺廟雍和宮,促進跟蒙古和xz地區的友好親善和文化交流。

而靜太妃、和太妃的十五、十六公主分別嫁給了她們原部落的表兄弟。

至此,後宮所有後妃的孩子都已經結婚成家。除了隨著韓子謙出海的三王爺。

男子舉行科舉,女子舉行選秀,都是光耀門楣的出路。

這一年李承稷選秀選了十人。後宮裡一下子又都住滿了人。

襯得慈安宮特別的空蕩。尤其是性格很好,教江月白騎馬的安太妃這一年也走了。原來留下來養老的女子一共十六人,如今只剩下了六人。其中裕太貴嬪最有福氣,隨兒子出了宮。

宮裡實際住著的只有五人,華太淑妃、嫿太婉儀、靜太妃、和太妃和洋太嬪。

這五個人全都會三門語言,漢語、蒙語和阿拉伯語,聽說讀寫都沒有問題。教對方學說話,是枯燥乏味日子不多的樂趣。所以聊天的時候,三種語言混雜,大家想到哪就講到哪,也不怕人聽不懂,聽不懂的話,用漢語解釋下就好了,沒什麼大不了,反正多的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