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暖兒收回目光,望向溪流,若有所思:“民心如水,宜疏不宜堵。平日裡多傾聽他們的訴求,小事上心,大事公正,讓百姓感受到咱們是真心為他們好,這心自然就攏起來了。”

阿京眼睛一亮,不住點頭:“華城主這番話,真是讓我茅塞頓開。以往我只想著如何推行靈族的新政,卻忽略了從百姓的角度去考量。”

“華城主,這鳳城的溪流,可真美。”阿京輕聲說道,聲音輕柔,如同拂面的微風。她試圖用這簡單的話語,打破內心湧起的沉重。

華暖兒聞聲,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是啊,這溪水,日日夜夜都在流淌,見證著鳳城的興衰變遷。”她的目光凝視著溪水,眼神中透著幾分感慨。

阿京微微點頭,輕聲附和:“以後,我也想陪著鳳城一起,見證它越來越好。”說著,她轉頭看向華暖兒,眼神中滿是堅定。

華暖兒感受到阿京的目光,轉過頭來,與她對視,眼中滿是欣賞與欣慰:“有你和向竹在,我相信鳳城會迎來新的輝煌。”

華暖兒瞧著阿京那略帶羞澀的模樣,不禁輕輕笑出聲來,眼中閃過一絲促狹,調侃道:“你與向竹,倒真是般配的一對兒,我瞧著向竹對你,可是格外不同呢。”

阿京的臉瞬間漲得通紅,如同春日裡嬌豔的桃花。她慌亂地垂下頭,雙手不自覺地絞著衣角,囁嚅著:“華城主,我們不是正說著這治城的事情嗎?”她試圖轉移話題,不想讓華暖兒再打趣自己和向竹的事情。

華暖兒輕輕搖了搖頭,臉上的笑意更濃了,卻也不再繼續逗她,順著阿京的話說道:“好好好,說治城的事兒。這城中的商戶,各有心思,想要讓新政順利推行,還需多費些心思。”

阿京如釋重負,連忙點頭,認真地說道:“華城主說得是。我想著,先召集一些有影響力的商戶代表,聽聽他們的想法,再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政策。您覺得如何?”

華暖兒微微頷首,眼中滿是讚賞:“這個法子不錯,先了解他們的需求,再對症下藥,推行起來便會容易許多。還有那些街邊的小販,他們雖小本經營,卻也是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得兼顧到他們的利益。”

阿京仔細地聽著,將華暖兒的話一一記在心裡,時不時點頭回應。兩人的話題漸漸從她和向竹,轉移到了鳳城的治理上,氣氛也變得愈發融洽起來。

阿京微微皺著眉頭,眼神中透著疑惑,誠懇地說道:“我有一事不明,甚是困擾。您說,為何這城中勢力錯綜複雜,彼此糾結,卻大體上還能相安無事呢?我實在不知道華城主您是如何經營治理的。”

華暖兒微微眯起眼睛,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緩緩開口:“有些事情急不得。”

阿京眨了眨眼睛,一臉茫然,追問道:“什麼事情?”

華暖兒輕輕嘆了口氣,目光望向遠方,思緒似乎飄回到了過去的歲月,輕聲說道:“換個角度來說,這鳳華城的治理,其實與其說是我在治理它,倒不如說是放任。”

“放任?”阿京重複了一遍,微微歪著頭,眼神中滿是思索,口中不停琢磨著這個詞的意思,片刻後,她眼睛一亮,試探著說道,“您是說,這鳳華城有它自己的發展脈絡,它其實並不受任何一方的絕對牽制,是這樣嗎?”

華暖兒輕輕點了點頭,臉上露出讚許的神情:“意思差不多,換種說法,這城中各方勢力,就如同一條條河流,它們都有自己的流向和節奏。我們作為管理者,不能強行改變它們的流向,而是要因勢利導,讓它們在各自的軌道上流動,互不干擾,卻又能相互依存。只要把握好大方向,給予適當的引導,不過多幹涉,這城自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維持平衡,相安無事。”

阿京認真地聽著,微微頷首,眼神中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