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會如此的喪盡天良,養父母將他撫養成人,就這樣沒有絲毫猶豫殺掉了?”

“這…是不是還有什麼誤會?當年養父母也參與了械鬥,或者殺害了棄嬰的父母?”

“難道就因為他是倭國人,又因為大夏與他國漁民發生過沖突,就要下此狠手?”

文武大臣議論紛紛,都感覺不可思議。

“他養父母並未參與械鬥,平時也只是在近海以打魚為生,連條漁船都沒有。

但就在他知道了自已是倭國人,也知道了大夏跟倭國漁民發生過沖突,然後他就殺掉了養父母。

多年的恩養教育,從小到大的禮義教化。

都不低他是倭國人這個血脈。”

眾人再次訝異。

“這種事情朕為何從未聽過?”

李翊君萬分驚訝,大夏以孝治國,那倭人的做法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會不會只是偶爾發生,或者其中定有什麼緣由沒有查清?”

他都在懷疑中間有什麼誤會。

張國綱搖頭,“老臣初聽此訊息,也跟陛下有同樣的想法。

派出所屬親信深入調查一年有餘,只為證明自已猜測。

但結果讓老臣很失望。

在把這人從小到大的事情全部調查完全,此人之前與大夏人無異,溫文爾雅彬彬有禮。

還在當地享受很好的名聲。

但就是那次被倭人找上之後,隨後就發生了滅門慘案。

而且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此事並不是什麼個例。

在閩省境內,收養棄嬰的事情很多。

這些棄嬰長大成人後,有一半多都選擇殺掉養父母,再逃回倭國。

而剩下的一半人,雖然不做畜牲之事,但也一樣會選擇離開大夏返回倭國。

陛下,這是一群養不熟的白眼狼。”

眾人再次被震驚到,這樣品性的人來一兩個算是意外。

但幾乎全都是這種人,那就說明這個民族血脈就有問題。

就像是經過淘汰,不適合飼養的狗一樣。

無論你對它們再好,也會突然衝上來咬你一口。

“老臣這些年對倭國多有研究,不只是品性上。

還發現他們在做事上,也有一個讓人非常忌憚的特點,那就是極度的隱忍。

京師阜城有一位富商名周星,家纏萬貫在當地數一數二。

十幾年前,結交了來自倭國的商人閨頭汰小郎。

閨頭汰小郎以朋友名義接近周星,之後兩人私交甚好。

某日周星突然病重,閨頭汰小郎比他親兒子還好,日夜服侍在身邊。

伺候周星拉屎撒尿,甚至周星幾次被痰堵住,他都會用嘴巴吸出來救治。

這等對待朋友之情,比周星親兒子都還要好。

四周鄰舍對此多有讚譽。

閨頭汰小郎就這麼持續堅持了兩年之餘,周星還是沒堅持住撒手人寰。

但在臨死前,卻沒把產業沒交給兒子,而是全都交給了他來打理。

本以為如此也可以,畢竟經商能者居上。

但隨後周星的兒女親眷,全都莫名的離世,亦或者被逐出周家。

周家在短短几年內,原本的周家人消失殆盡,全都換成了閨頭汰小郎的人。

然後在去年,閨頭汰小郎攜帶原本屬於周家的資產,以遍遊全國為名,偷偷的離開大夏返回了倭國。

到達倭國之後,他被天皇封為了大公,享受伯爵之位。”

文武官員對視。

“後經過調查得知,閨頭汰小郎從在到達阜城之後,就已經盯上了周星的家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