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誰都沒想到天災來的那麼快,定安郡地龍翻身,面積及其廣,定安郡下的縣城村鎮死傷無數。
太子雖帶兵帶糧賑災,但國家還有不少地方用到錢財,他們手頭有限,而我們身為大梁的臣子,如今更是錦衣玉食,自小不缺吃喝華服珠寶。
每年前往寺廟道觀捐獻的香火錢也是一筆不小開銷,自家每次搭棚施粥,可這都落在上京人的身上。
遠在定安郡受難的人少有,如今各位若是拿出搭棚施粥的分量,或者是一半,她長公主必定把這些東西送到定安郡,用在那些人身上。
之後便是各種誇讚在座各位的善心和善舉。
尤其是被點名的幾位夫人太君,那真是臉上有光,倍有面子!
徐如君看著上面的長公主,只覺得她渾身散發著光。
瞧瞧這說話的藝術,這文言文的運用,她這讀了二十二年書的人都自嘆不如!
這要是放在現代,怕是妥妥的傳銷頭子!當然也不是說她不好,而是太會洗腦,這不,有位老太君直接當場答應,把她家前三年的搭棚施粥的分量拿出來捐了。
有她這一開口,不少人個那個是紛紛附和。
長公主更是灑淚走到老太君面前,長輯到底,鏗鏘有力道:“本宮在此寫過謝老太君!老太君深明大義!”
她低著頭,誰也沒看到她眼底的冷意。
謝老太君激動的臉色泛紅,眉眼中更是得意不已,等了幾息才伸出手,渾身顫抖的扶起長公主道:“長公主言重,這是大梁子民應有的,何況老身也是臣婦,婦之前是臣,為大梁,為陛下分憂乃是臣子該做的事情。”
長公主感動不已的看著她:“我必定在皇弟面前誇讚老太君深明大義。”
在謝老太君身邊的人,那個不是和她差不多,但誰都沒想到這老貨開口那麼快,竟讓她們慢了一步。
現在好了,謝家本就榮光,現如今謝老太君深明大義的名聲要傳出去,這天下人不知多少人念著好。
得到長公主賞識,陛下更是看重不已!
眾人心中酸的不行,但還是面上帶著祝賀。
“這謝家運道怎麼那麼好!”
聽見柳氏的嘀咕聲,徐如君眉頭微挑,運道好嗎?確實是,畢竟人家捨得豁出去啊。
她剛才可是聽清楚春雨說的,謝家每年搭棚施粥都是兩個月,且粥都是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