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屠古族對陸淵的安排自然是到位的。
這就像是面子和裡子的區別一樣。
不管裡子難堪到了何等地步。
在面子上是必須要掛得住的。
但是,清衍靜並不信任浮屠古族對陸淵的安排,雖然不確定她有沒有私心在內,但不可否認的是,她確實無視了浮屠古族對陸淵的安排,反而把陸淵安排在了自己的小院裡,把清擎蒼這個老父親氣的吹鬍子瞪眼又無可奈何。
這樣做的壞處當然有。
對名聲不利。
雖然陸淵不在意自己的名聲。
清衍靜也不在意這方面。
但必須要承認的是,名聲確實是社交中的第一張名片,其次才是外貌,最後才是氣質和才華。
是的。
聽上去或許很搞笑。
但這就是現實。
醜陋的現實。
因為人性的本質都是趨利避害的。
也因為人的成見是很難改變的。
所以,對於任何一個正常人來講,當你聽見一個人的名聲不好時,比如說,他不孝順,或是他貪財好色,不講信義,乃至小肚雞腸等等,你自然會先天性的對他懷揣著警惕心,用那種審視的眼光去看他,而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是能從他的身上找出問題,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當你懷疑某個人時,這個人在本質上就已經是不可信的了,因為當你相信某個人時,是不會懷疑他的,同樣的道理還有另一種說法,也就是,如果你去試探一個人的真心,你得到的最終答案永遠是否定的,因為當你選擇試探時,這個人的真心就已經不重要了,就算試探出來了結果,這個人對你是真心的,你也會在一段時間過後再度選擇試探,只是說,這種反覆性的試探的意義會變成對上一次結果的確認,而不是單純的驗證這個人的真心與否,因此,名聲在正常的社交中,意義重大,很少有人能無視這一點。
說的更現實一點。
水滸傳裡的及時雨宋江,就是依靠名聲幾次死裡逃生,結交下了諸多好漢,哪怕他的本質是一個賣兄弟上位的小人,但在他的本性沒有暴露之前,確實有相當多的人被他忽悠住了。
當然。
時代不同,不可一概而論。
或許對宋江來講,在當時那個時代背景下,他做的確實沒錯,因為沒人願意揹負反賊的名聲。
但他選擇接受招安。
本質上就是一步錯棋。
說的更直白一點。
你都把那些不堪一擊的大宋兵馬打的嗷嗷叫了,幾次敗退,讓諸多領軍之輩和文武百官顏面盡失,甚至是讓皇帝都掛不住臉和膽戰心驚。
你低頭能有好果子吃嗎?
是。
輿論的傳播權掌握在朝廷手裡。
你的影響力只能遍佈水泊梁山一帶。
換而言之。
對於其他地方的老百姓來講。
朝廷說你們是反賊,他們就會相信你們就是反賊。
只有水泊梁山這一帶的老百姓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