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打算怎麼幫我?”

陸淵有些不解。

畢竟,雖然這個自稱是過去身的存在說的比較玄乎,又是什麼四十九和一,又是什麼心的力量,但他還是能聽明白的,說的直白一點,就是他的心態不足以駕馭那四十八份許可權,也可以說,德不配位,反而容易帶來禍患,不過,問題在於,心態這個東西沒辦法人為的去幫助和糾正,更沒辦法人為的去提升,如果可以,現代社會中,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精神疾病的患者了,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看開。

也可以說,自己去悟。

當然。

一個良好的環境也是有必要的。

現代社會中的精神疾病患者之所以那麼多,主要是因為現代社會的壓力太大,人口太多,人性這種東西就是這樣,本能的去競爭一切,雖然說,絕大多數人都只是被時代浪潮推著走的,只有極少數的人,能掌握自身所走的方向,也只有更少數的人,才能掌控時代浪潮,選擇往哪個方向推動,帶著多少人去走。

因此,同樣的基礎配置下。

一個十數億人口的大國和一個數千萬人口的普通國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壓力,肯定是不同的。

因為資源的分配比例不同。

就算競爭依然存在。

就算人類的慾望無窮無盡。

有了一座房子,就想要一座大房子。

有了一座大房子,就想要很多大房子。

但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分利。

不管他做什麼,都不可能做大做強。

用民間的俗語來說。

一個好漢三個幫。

因此,就算競爭依然存在,強者依然佔據了大多數財富,留給弱者,也可以說是留給絕大多數人的,依然是這個國家裡為數不多的資源,但人口基數在那裡擺著,生活質量還是有保證的,人心自然也會安定,因為說到底,老百姓要的只是安安穩穩的吃上一口飯,誰能讓他們填飽肚子,誰能給他們一個長久的飯碗,他們就會擁戴誰,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所以,心態的好壞,主要取決於壓力的大小和自身的抗壓能力,而壓力的大小和自身的抗壓能力主要取決於環境的影響,環境的影響取決於客觀的現實條件,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說的直白一點。

如果大家的衣食住行都有所保障。

壓力自然是沒有那麼大的。

也正因為大家改變不了現實。

所以,大家只能改變自己。

包括現代社會中,有關於生孩子的各種福利待遇。

當養活自己都是問題的時候。

又怎麼可能有那個心思去繁衍後代?

因此,道理放在現在也是一樣的。

如果這個自稱是過去身的本體動用了一些超出理解範圍之外的手段,強行更改一個人的心態,理論上是可行的,畢竟,都是可以操控靈魂的人了,修改記憶,只能說是輕而易舉的小事,而當一個人的記憶被修改之後,他的三觀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雖然表面上的殼子還是一如既往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