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繁華熱鬧的王府大街,靜靜矗立著一座氣勢恢宏的府邸——那正是威名赫赫的寧郡王府!作為如今宗室中地位最為尊崇的王爺之一,寧王李皙自幼聰慧過人,十六歲那年便離開了深宮高牆,開始獨立生活,並被冊封為郡王。這樣的榮耀,實在是令人驚歎不已!

眾所周知,按照大燕王朝的祖制規定,皇子們初次開府時,大多會被封為國公,然後進入六部觀政學習。只有在對朝廷事務有了深入瞭解和掌握之後,才能參與政務,建立功勳,得到皇帝的賞識與認可,進而晉升為郡王。然而,真正能夠憑藉自身才華和努力,最終成為掌部親王的皇子,可謂鳳毛麟角。

然而,寧王李皙卻是個例外。他初次開府便榮獲郡王之位,這無疑為他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即使需要花費二三十年的時間,依靠皇帝的恩賜,他也有望晉升至親王爵位。更不用說,他深受太上皇的寵愛,雖然由於其特殊的身份無法在六部觀政,但卻被安排在內務府擔任總管大臣,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此外,他的出身也是無可挑剔的。論起輩分來,他竟然是天家元出嫡孫,比當今皇上的地位還要尊貴……因此,無論是誰都會認為,只要李皙能夠安心地做好自已的王爺本分,必定可以享受一生的榮華富貴,沒有人願意輕易去招惹他,即便是隆安帝也不例外……

此刻,寧王府的偏殿內,氣氛顯得格外寧靜祥和。

殿宇之內,四個角落矗立著八座青銅蟒龍冰鑑,源源不斷地白霧自龍首噴薄而出,為殿內營造出清涼宜人的氛圍。只見十多歲至二十歲之間的年輕男子,身穿明黃色錦緞長袍,端坐於主座之上,手中捧著一隻碩大的瓷杯,輕輕品嚐著杯中的酸梅冰湯,眉宇間流露出無比的愜意與舒適。

在下座右側的位置,神武將軍之子馮紫英同樣手握一隻精緻的瓷盞,滿臉笑容地用勺子將盞中的冰塊舀起,用力咀嚼著。這位身穿明黃色繡龍錦緞長袍的年輕男子正是寧王李皙,他看到馮紫英吃得如此津津有味,不禁笑著調侃道:“馮兄,你可是神武將軍府的公子,怎麼吃個冰都能吃得這麼投入呢?”

馮紫英用力吞下口中的碎冰,然後“嘿”地笑了一聲,回答道:“王爺您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我家雖然是二品神武將軍府,但並無什麼斂財之道,家中的收入主要來自田莊的收益。除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開支和人情往來外,每年還能剩下幾兩銀子。如今在京城之中,這種尺寸達一尺五見方的冰塊,一塊就要五兩銀子呢!因此,只有在王爺您這兒才能盡情享用,要是在家裡這樣吃,恐怕我父親會把我打得滿地找牙的。”

寧王聽罷,忍不住哈哈大笑,隨後又搖了搖頭,感慨道:“說來也真是有趣,京城中的這些王公貴族府邸,除了少數幾家家底殷實之外,大部分都是空殼子。前些日子,本王還聽說保齡侯府的一品侯夫人竟然在家中帶領女眷們做女紅,以此來節省採買費用,實在是千古罕見啊!”

馮紫英呵呵笑著說道:“史家可謂是特例獨行啊,與其他家族相比較,他們的境況真是令人咋舌。最讓人們意外的是,如此深厚的家族底蘊,在開國功臣的史家中,歷經數代,竟然沒有出現任何衰落的跡象,反而在第二代中再次崛起,贏得了忠靖侯的尊榮。然而,當世祖皇帝冊封元平功臣之時,由於國庫虧空嚴重,太祖時期已經對功臣進行過大範圍的封賞,導致國庫空虛,因此元平功臣的待遇相對較差,一位國公每年的收入僅僅增加了千餘兩銀子,勉強能夠維持國公府的體面。而保齡侯府原本也是富甲一方,老保齡侯太史令公積累了豐厚的家產,但是分給了忠靖侯府大部分,因此財富便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史家的兩位侯府至今仍因此事心生嫌隙,鬧出了不少啼笑皆非的事情。外界的人們又怎會料到,曾經顯赫無比的勳貴之家竟淪落至這等地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