棵樹,只見兩人相視對坐在矮矮的木樁上,在木架上架著一塊大玉璞。

分作兩端,兩人手中各自拿著“大法條據”,來回不停的拉著。

老劉又開口了“這叫開玉,將玉璞外面上別的切掉,哦,還有剛剛那裡看到的叫搗沙。”

胡赤驚訝的看著所謂的“大法條據”下面沒有齒狀,“就這樣子就可以把玉切開了嗎?”

“這個當然是不太行的,它的硬度不太夠,不過這位大人您看,樹上掛著一壺茶,壺底有個洞。”

“可以將混著黑石解玉沙的水滴,一滴一滴慢慢流下來,藉此增加據的力度。”

胡赤的眼神已經亮閃閃的了,發出驚呼的聲音“這,這也太厲害了吧,好神奇。”

“林大人,你快看!”

“恩...這個確實很神奇。”林成眸色中有一絲亮。

老劉嘿嘿嘿的笑著“還有很多呢,兩位大人接著往下看吧。”

老劉:“接下來,看到的就是扎碢,衝碢。”

男子坐在旋車前,將“扎碢”放置好,玉料有些大,有些重,男子利用“天秤”幫忙,把它吊住,保持平衡。

只見男子,用兩腳輪流踩踏著“登板”,靠麻繩牽動“木軸”持重,此時圓形的銅盤就跟著旋轉。

此時,男子右手託著玉料,抵住正在旋轉的銅盤刀處,左手則去拿紅石解玉沙,澆在玉料上。

而另一邊的男子同樣坐在凳子上,只見男子在旋車上,將“扎碢”這種工具換成“衝碢”。

配上紅石解玉沙,慢慢地衝去玉材上的方角輿轉角。

又見男子把玉浸泡在紅色的水中。

“哎?這個紅色的水是什麼東西呀??”胡赤一臉疑惑,看見一桶桶紅色水中地下沉著黑乎乎還有些黃黃的東西。

老劉笑笑道:“凡碾玉描玉,上用石榴皮汁,則見水不脫。”

胡赤驚訝:“啊?”

老劉嘿嘿嘿,“就是經石榴水汁沖洗,能保留圖案,不會被水沖洗......”

老劉又繼續地說道;“接下來的是磨碢,是第一次粗磨工程。”

兩人緊接著就看見,在旋車上,男子將衝碢換成磨碢,再配合著解玉沙,慢慢地將玉的表面磨得更為細膩,並使得龔出溫潤的光澤。

又在另一處看見,男子低垂著頭。

老劉:“這是搯堂。”

在旋車上,男子先用第一組工具,套著“銅捲筒”的鐵軸,腳踏著登板,帶動鐵軸及銅捲筒旋轉。

再加上了和了水的解玉沙,慢慢地幫助銅捲筒軸插入玉瓶的中央。

老劉:“接下來,就是上花啦。”

只見男子,在旋車上,男子將彎彎的“扁錐豆”換下,使用一種稱“軸碢”或“丁子”的工具。

按照要雕琢的大小,或者花紋圖的疏密,來選擇各種不同大小的“丁子”。

架在旋車上,來雕琢處精美,令人讚歎的花紋圖案。

接著老劉又開始介紹另一邊,男子的工作“這是打鑽”

男子坐在桌子一側,用左手握著玉器,抵在“軋桿”下端嵌著“金銅鑽”之處,右手來回拉動“彎弓”。

此時彎弓會帶著動軋桿一來一回的旋轉,桿尖所嵌之金銅鑽就可以把玉器鑽出一個圓洞了。

這時,活動木也會因燧石(墜坨)的重量及金銅鑽的鑽動,而漸漸地向下施壓,加速其鑽孔的速度。

老劉走到拉弓的面前“這是透花。”

男子坐在桌前,用左手握住已經打鑽有洞的玉片,架在“橫木棹拿”或“豎木棹拿”上。

先將“搜弓”上的銅系解開一端,穿過玉片上的圓洞,再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