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淨笑著回應。

“是啊,可以相互照應。

我親眼目睹了義淨師您對弟子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很佩服.”

又一位僧人感慨著說。

義淨笑笑。

他心裡清楚,之所以有人願意主動約他一起前行,是因為他已經用他的行動得到了眾人更多的信任。

一起出發,要麼你具備足夠的能力,讓別人覺得跟著你更安全,要麼你具備足夠的品德,讓別人覺得和你在一起更放心。

只有這樣的人,在一起才可能完成說好就走的旅行。

看,這又是等待帶來的實際效果。

“大家準備什麼時候出發?我在出發之前需要向國王辭行.”

義淨想起了他在等待中得到的另外一個好處,國王的信任和支援。

既然國王說要安排送他,無論只是一句場面上的話還是如義淨所判斷的那樣,國王是想透過義淨與大唐進行更緊密的聯絡,他都有必要告知國王,他準備出發了。

“那我們等義淨師的資訊吧.”

那幾人商量了一下,“也許義淨師需要隨順國王的安排,我們只需要跟上就好.”

“好的,感激理解.”

義淨回答。

不久,義淨就聯絡了地方官員,說明了即將繼續西行的情況。

地方官員是一個實誠的人,他立即稟報了國王,並說明了國王曾經的一些許諾。

國王也不含糊,立即給義淨以及義淨新結識想要一起出發的幾位僧人安排船隻,送他們去末羅瑜。

更讓義淨驚訝的是,國王還給義淨準備了不少物資,一如馮孝詮當時為義淨準備物資入佛逝國一樣。

當然,國王準備的東西略少於馮孝詮。

義淨對此很能理解,一方面,馮孝詮和義淨都是大唐人,另一方面,國王送義淨他們去的那個末羅瑜是一個小國家,本不需要準備特別貴重的禮物。

在當時,義淨估計,如果說是佛逝國國王派遣而來,末羅瑜便會毫不含糊地接待。

當然,用禮物來表達善意,更能體現對末羅瑜的尊重,義淨自然不會拒絕佛逝國國王的這種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