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

“慧智禪師帶著義淨,很快整理了一下僧裝,起身到了住持的禪房。

之所以稱住持為”方丈“,是慧智禪師和義淨對住持的尊敬。

土窟寺的住持為人謙和,在寺廟裡,他主持著弘法、講經、早晚課、告香、嚴明寺規戒律等,平時僧眾修持、行政寺務、財務開支以及其他日常事務都由他統籌。

在他之下,有一些人負責各種具體的工作事務。

土窟寺很小,沒有那麼嚴整的班底,因此,慧智禪師和義淨在寺廟中也需要承擔一些相應的事務,尤其是弘法、講經和早晚課等。

將住持稱為”方丈“,一開始是因為住持本身在寺廟裡成為了精神領袖,德位相稱,於是用住持所居住的禪房應接待客人數量較多這一需求,往往大約一丈見方,由此取居室面積來稱呼他,以表達對他的尊敬。

善遇法師和慧智禪師到寺廟裡的時間較長,住持已更換了幾次。

最近一次住持的調整,發生在慧智禪師得到當今聖上召見之後。

當時曾經有不少僧人主張,慧智禪師得到了當今聖上的召見,應推舉為住持。

但慧智禪師卻以德行不足以領導寺廟、經濟創收能力不堪重任等理由明確拒絕了。

由於慧智禪師毫無爭競地遠離住持的選擇圈,土窟寺很快就選定了住持。

這幾年,住持對慧智禪師禮遇有加,而慧智禪師也選擇了更加敬重的方式回應住持,包括對住持的稱呼也毫不含糊。

聽到慧智禪師的聲音,住持從房內迎了出來,行禮道:”兩位來了?慧智禪師請。

“義淨在慧智禪師回禮的幾乎同時稍微靠前一點的時間,便主動向住持行禮問好。

住持隨意道:”都別客氣,屋外冷,到裡面敘話。

“進到屋內,房間裡,火炕已很暖和。

住持招呼慧智禪師和義淨分別落座之後,給兩位沏上了剛泡好的茶水:”嚐嚐這個,前幾天有禪師從餘杭郡過來,在本寺掛單,昨天離開,給寺裡留下了一些從錢塘帶來的茶葉。

那裡的茶葉,比咱們附近泰山所產的不同,你們感受一下。

“慧智禪師嚐了一口,道:”對茶,貧僧完全沒有了解,方丈認為是好茶,定然差不了。

剛才嚐了一口,彷彿這水不是本地產的?“住持看著義淨,問:”你也嚐嚐。

“義淨嚐了一口,看了看茶葉,讚了一句:”色清而味甘,確實是好茶。

如師父剛才所說,弟子也覺得不像是本地的水能夠泡出來的茶。

“義淨自稱弟子是有道理的,從七歲他入土窟寺,至今已近三十年。

在這三十年裡,雖然主要是跟隨善遇法師和慧智禪師,但整個寺廟裡,不少僧人是從他進寺廟的時候就在,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給予過或多或少的幫助,對此,義淨由衷感激,對他們也師事之。

住持笑了:”看來,你們還是一如既往的嚴謹,多一句猜測之詞都不肯。

“說著,住持從兜裡拿出一個小紙包來,遞給慧智禪師道:”今天喝的就是這種茶。

根據前來掛單的禪師所言,在錢塘一帶,這茶被稱為女兒紅,是龍井茶裡的極品。

有詩盛讚這種茶:院外風荷西子笑,明前龍井女兒紅。

之所以這麼稱呼,還是因為,這茶在清明節前採摘的,炮製出來的茶最好,所以有女兒紅的美譽。

禪師留下的茶葉不多,本來就準備給禪師送過去一些,正好今天有事找您有事商議,就備好了,請不要嫌棄。

“慧智禪師聽了,躬身合掌表達謝意,接過茶葉,開啟,看到那些扁平光滑挺直的茶葉,讚歎了一句:”果然是好茶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