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努力將自己畢生所學取得的成就鋪墊給義淨,只希望義淨能夠紹隆三寶,令使不絕。

萬一義淨在求法過程中有任何閃失,那可是將幾十年的努力付諸流水。

“您的擔憂,弟子考慮過。

但是,弟子常常在想,慧智恩師在弟子很小的時候,就不斷提醒弟子們,一定要想辦法紹隆三寶。

而弟子在讀佛教戒律的時候卻發現,有些記載是剛好相反的。

比如,繞塔的時候,我們是應該從左向右,還是應該從右向左,我們的典籍中記載是相反的。

我相信這些記載並不是刻意要讓我們糊塗,而是他們所站的立場不一樣。

比如弟子現在和師父相對而立,您的右手側,在弟子看來,就是左手一側。

但弟子在國內沒有找到典籍來證實,到底真實的狀況是根據哪個目標來定左右。

既然找不到,還是親自前往五天竺,在那裡估計會有記載更詳細的經典,能撥開迷霧。

否則,你用這些經典語錄來推論應該是從右向左,他用那些經典語錄來推論應該從左向右,推來推去,最終還是不能作為定論,只是各自說自己的觀點罷了。

於是,即使有人想要弟子拿一個確切的合適的做法,弟子都不敢開口。

畢竟,教錯了,遺禍就大了。

我們想要做的是紹隆佛教,自然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

義淨靜靜說。

“可,這也太難了。

僅僅去的路途就兇險萬分,能不能找到答案還是未知數,而你放棄的,是善遇法師和慧智禪師用幾十年為你鋪墊起來的康莊大道,值得嗎?”

慧力禪師沒有掩飾。

他很清楚,如果義淨堅持留在土窟寺繼續修行,假以時日,他成為方丈都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難與易,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人的內心設定的。

弟子曾經去過一個莊子,莊子裡有一個大戶人家。

這大戶人家用很便宜的價格買下了山腳下的一塊地。

這家夫人說:咱們將這塊地裡的大石頭好好清理一下,那這塊地將會比較好種莊稼。

這家老爺說:別費心了。

這些石頭應該是跟山連在一起的,否則,我也不可能這麼便宜買到這麼大的一塊地了.”

義淨說著,看了看慧力禪師,“您覺得那家老爺說得對嗎?”

“對啊。

田地使用那麼多年,能搬走的石頭幹嘛不搬走?肯定是搬不動唄.”

慧力禪師說。

“那老爺就是這麼想的,於是留下一些僕從整理土地,就離開了。

他離開之後,他夫人招呼那些僕從道:不仔細看看這些石頭是怎麼回事,可不行。

你們都去挖挖看看,到底這些石頭是不是真的和大山連在一起了?僕從們是聽吆喝的,他們於是按照那家夫人的要求,開始圍著大大小小的石頭挖。

沒有多久,一些小石頭就被清理出去了。

夫人讓他們連地裡的大石頭也別含糊,都檢查檢查。

不久,大家發現,大石頭也沒有埋多深,都可以清理。

就這樣,兩天時間過去,整塊土地被這群僕從在夫人的指揮下,將所有的石頭都清理了出去,又平整了土地,種上了種子。

據說,那家賣土地的聽說了,還跑來看,看後腸子都悔青了.”

義淨笑著說,“當時,在那戶人家裡,弟子聽到的正是那賣土地的人想要用雙倍銀子將土地重新買回去的訊息。

當然,這一家不缺銀子,沒有同意。

後來,弟子在誦經祈福休息之際,問那夫人:您怎麼會堅持要清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