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大臣還在惶恐議論之時,卻見聞仲上前跨出一步,在聲音中融入了少許法力,用整個朝歌城都能聽到的聲音說道:“弟子聞仲,願加入天朝上國,為天朝之建設貢獻微薄之力,求陛下不棄!”

殷商朝廷中一個隱藏的問題暴露而出,以袁洪,金大升為主的妖族出身將領,以及十幾位道門出身將領隨即走到聞仲身邊跪拜,口稱順服。

十幾位武將的表態,使得大殿之上的殷商重臣立刻出現了不同的反應:以商容、比干為主的頑固派對著聞仲等人大罵不已,痛哭流涕。

而以費仲,尤渾為首的幾十位“紂王寵臣”則飛快上前跪拜,口中滿是阿諛之詞。

隨後,更多的牆頭草,騎牆派也跪伏餘地。

最後走出的則是眼見大勢已去,無法挽回的一眾忠直之臣。

、如此一來,站在大殿之上的便只有數名頑固老臣和死忠之輩。

當然,還有沉默不語的亡國之君:殷受。

眾人見二人到來,剛剛歸順的武將之中不少人面露喜色,真是想睡覺,便來了枕頭,這可是白撿的功勞。

本身就是妖族出身袁洪,金大升二人互視一眼,率先站起身來,他們身後十幾位武將緊隨其後,眾人目露兇光的走向二位皇子。

紂王見二子前來,一副凜然赴死,全然不懼的表情,心中的良知被喚醒,快步上前,向著吳明伏地而拜,大聲說道:“有罪之人殷受,願臣服天朝,進獻綿薄之力以贖己罪,求陛下不棄.”

二子上前正欲說話,卻被紂王嚴厲的目光瞪視。

不得已,跪在了父王身後,向著吳明俯首稱臣。

見“正主兒”都跪地稱臣了,商容、比干等人無奈,緩緩的低下了頭,向著吳明臣服。

至此,殷商文武百官,都成了天朝上國的奠基之石,為天朝上國帝國主義建設發光發熱,添磚加瓦。

也幸虧紂王最後的臣服,讓這次政權交替得意順利進行,沒有出現大規模流血事件。

女媧娘娘見事態已經穩定,向著吳明輕笑道:“為娘有些累了,便先回宮休息,我兒可選些幹練之輩輔佐,莫要太過勞累.”

娘娘說完,消失不見。

吳明帶領一眾剛剛歸順的大臣伏地高呼:“恭送女媧娘娘!”

待女媧娘娘走後,吳明有手持劍,坐到了龍椅之上。

文武百官齊聲高呼道:“拜見大王!”

俯視群臣,吳明用低沉的說道:“眾卿平身.”

一眾文武齊聲道:“謝大王!”

隨後緩緩起身。

眾人之中,除了少數人面露擔憂之色外,其餘大臣卻並不擔心自己的身家性命,甚至不擔心將來的榮華富貴。

因為偌大的一個國家,總是需要有人去治理的,不管陛下如何神通廣大,都不可能一個人就能管理整個國家。

不少人小聲的交頭接耳,討論著誰會升遷,誰會降職。

就連什麼人該擔任什麼位置,眾人心中都有大概的預估。

比如:原殷商太師,如今最早加入天朝的聞仲,大概會被封為太尉,統領天下兵馬。

而後武將之中的袁洪,金大升等出身妖族之流大概會得以重用,而出身殷商的將領會慢慢遠離權力中樞...吳明掃視眾人,銳利的雙眼早已看出了這些人心中的想法。

按照常理推算,卻是應該如他們所想的一樣,大肆褒獎百官,以收群臣之心,而後根據遠近親疏,或升官進爵,或罷官流放。

而後整合天下兵馬,征討不臣諸侯,進而天下一統。

若吳明是個英明君主,就應親近商容、比干等一批忠直之臣,遠離費仲、尤渾等阿諛小人。

有紂王的前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