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們選造房子的地基都有以下幾種標準,靠近水,近路,近學校,近醫院,向陽,朝路,寬廣,開闊。
沈恩衣家的房子只佔了兩樣,那就是近路和靠近學校。
她聽母親說,早些年,她父親沈梁山想把房子建到龍井那裡。
但在沈恩衣的印象中,龍井那個地方,她家既無田又沒地,母親說,父親想著,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主意真,鐵棒都可以磨成針。
沒有地,沈梁山就去換。
結果測日子時只因風水師說:“人在彎,魚在灘!”
六字一句,沈梁山才打消了去龍井換地建房的念頭。
沈恩衣問母親,人在彎,魚在灘是什麼意思,母親小驕傲的說:“人在彎,是講你父親打算換的那塊地型狀不直,魚在灘就是魚困深灘,永沒有出頭之日。
魚不會那麼容易就可以跳上龍門去的.”
沈恩衣聽了簡直不敢相信,她知道父親講的那塊地,彎秋丘的不說,還那麼細,關鍵那既不向陽又無人家。
住在那裡的人,得須要多大的勇氣呀!母親最後也感嘆說:“還好那時沒去,獨家村,晚上關門別說人,連鬼都怕.”
沈梁山聽了忙辯,說:“後來的事誰知道呢?那時說修國道會經過那,結果講著講著就黃了,其實吧,真有那麼一條國道,住那順風順水也不錯.”
沈恩衣的母親蕭鶴說:“就是沒有早知道,世界上才有那麼多人會後悔。
只不知道這世間有沒有後悔藥,真有,肯定好賣.”
爭辯到此結束。
好了,現在,以太陽落下的地方為沈恩衣家對面,以她家為座標,我們向左,我帶你們去沈梁山一直渴望造就美夢的龍井看一看吧。
出了村,有一條溝,春天發大水時,橫跨溝兩邊的橋搭住的地方就會蹦掉踏下泥來。
橋只不過是幾棵碗口大的樹用竹條綁起來固定在上面,不怎麼牢靠的支撐著全村男女老少們走了十幾個年頭。
除了斷橋殘沙沈恩衣不喜歡外,橋那邊就另有一番天地了,首先,迎面而來的是一塊修身養性的長地。
說它修身養性,因為它總是種滿了開花的蔬菜和茂盛的青色多葉植物。
看得人歡天喜地,神清氣爽。
其次,是李永更哥哥家的田,經常有人說他家田裡長的綠細杆子的東西不是水草而是撲基。
“是撲基哦!”
沈恩衣不感置信的說。
撲基書名叫馬蒂根,剝了皮就可以吃,忍得她老是止不住去想拔出它們獲得喜悅的樣子。
雅娘寨整個區是沒有馬蒂根的,李永更卻神秘兮兮的種了一大塊,沈恩衣想:“永更哥哥,他會不會也像我想的那樣,日藏夜藏,家裡人難藏,老擔心著那些東西被人發現?”
過了李永更家的田,又有一條溝,這條溝,沈恩衣要鄭重其事的介紹了,聽說她父親小的時候,曾在一條小河裡尋著一窪子魚,小小的他因為獲得神賦予的山珍海味刻骨銘心的感恩生命,一生一世,終生獲得喜悅並在有時艱難困苦的生活中永持童心。
沈恩衣知道,既使父親不說是哪條,但她只要與之相見,就有“故人相縫”的篤定。
沈恩衣小時候,和哥哥沈心衣一起分別給父親沈梁山放到馬籮筐裡駝著,馬過溝時腳一滑,連人帶馬往三丈高的溝底翻。
沈恩衣應該是睡著了,人被筐子護住,滾到溝底也沒事。
可愛的馬更是幸運的在失蹄時奮身一躍,神蹟自救。
這一下,可把一旁觀看的父母嚇了個三魂少了兩魄,他們臉色發白的救出沈恩衣和沈心衣來,事後問其感受,蕭鶴說:“感覺心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