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沒有那麼大的其他型別產品,分梯次依山往下。
想到這些,林若妍說道:“既然是山地,我們要把地塊分三六九等,山上那種大宅一千平米左右的,來十套八套,院子都五六畝地,照著大莊園或者蘇市園林那種大園子的格局來設計。然後主力戶型四五百平米在這些頂豪下面一點,也有山景或者水景看,庭院精緻一些一畝兩畝就夠了。最後看情況路邊交通好的地方來一兩棟公寓,挨著大會所來修建。”
呂乾和設計總監都愣住了。
林若妍解釋道:“你們是不是覺得公寓很尷尬,賣不出去?或者拉低了豪宅小區的品味?”
呂乾平時看的都是杭城最貴的別墅專案,除了九幾年那會兒的別墅區有搭配公寓樓這樣的設計,再往後就沒有了,從銷售角度看,這樣搭配對別墅區的人好像不公平:“林總,別墅區的業主比較重視圈層概念,如果門口旁邊就有公寓樓,還在同一個小區,就會讓人覺得別墅不夠高階。”
林若妍笑了:“你看到的是小規模的小區吧?公寓和別墅離的太近那種高低配,別墅本身價值也被拉低了。
我們的專案有先天優勢,是有山,山勢天然分了高低。住別墅的在山上,地勢就高人一等。另外我們的公寓樓誰說要和別墅在一個院子裡了?肯定要有圍牆,公寓樓的業主圈層也要篩選一下。附近有幼兒園和學校,我們瞄準高素質的那批人,他們想要提升改善,成為別墅區的鄰居,單價也比普通住宅會賣高一些。
我們專案附近也不是荒山野嶺,是個正常的市鎮啊,這裡本身就有鄰居,各種風格的建築物都有。公寓在山腳下,別墅在山上又如何?”
設計總監已經領悟了,稱讚道:“對啊,公寓樓還能拉高一點容積率,讓我們的別墅有更大的院子。”
林若妍肯定了設計總監的理解:“沒錯,我就是想讓山居生態這樣的概念真正實現,無論四五百的戶型還是一千左右的戶型,院子都做到市面上沒有的那麼大,好風景大院子就是賣點。建築風格方面,可以考慮多種。畢竟我們院子大了私密性好,鄰居家的房子根本看不到。客戶喜歡中式的庭院還是西式的莊園,都能有的選擇。將來出售,也是帶裝修和精裝庭院的模式。”
呂乾對設計這方面不擔心,他現在也明白了林總的高明之處,很直截了當問道:“林總,那麼杭城專案,我們的銷售目標是多少呢?”
林若妍也不客氣,提了目標:“六十個億的銷售額,兩年左右建成賣完,怎麼樣?如果你們能再多爭取一些容積率,銷售面積突破到十萬平米以上或許能更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