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標的時候,在場專家聽的都很專注認真。包括拉蒙德公司派來的代表。

這些來自西方老牌大企業的代表們的表情從一開始的傲慢不屑,交頭接耳指指點點,到最後看見了建造的時間安排,以及兩年新市鎮竣工之後的效果動畫之後,才終於轉變為震驚,甚至忍不住驚撥出聲,認為不可能。

林若妍當時花了大價錢讓設計院做了動畫。

在零幾年的時候電腦的速度渲染3D檔案都要好幾個小時才能出一針,想要成幾十秒的動畫,那可能需要幾十天的時間等渲染。所以她大膽的採用了國內傳統手繪動畫的方式,將圖紙檔案給到做動畫的製片廠,讓設計院協助編劇本,再加入整個方案精華的內容。

一分鐘不到的動畫,Y文播講,畫面中出現了雙語字幕,以及一些醒目的文字。非常直觀,讓在場非專業人員都能看懂。

用數字說話,多少天,能完成多少件,會帶來多大規模的經濟利益。包括但不限於銅礦的開發,還有上下游企業鏈的入住。所有資料都配套完成後的影象,背景人物都是剪輯放入了當地人的形象。

他們不再是衣衫襤褸黑面板的勞動力,而是有白領、企業管理者,以及掌握技術的工人。他們在一起,成就整座新城的輝煌。

不光是動畫,整套檔案的所有效果圖配景人物都採用了當地人的形象,植物也都是本地植物,山川河流無一不精緻,都是前幾個月先遣工作團隊現場拍攝的。

這樣虛幻與現實的結合,讓當地人看到清晰光明的由他們自己掌控的未來展現在眼前,他們怎能不激動呢?

相比較,西方許多企業的投標檔案效果圖都是採用常規配景人物,大量白人西裝革履充斥在畫面中,看起來就像是從別的專案上臨時拿來拼湊的畫面。

拉蒙德企業提交的投標檔案雖然也拿來了以前一些效果圖來增加效果,不過他們在非洲有其他專案,在這些細節上已經注意到了問題。

他們只是沒想到一號中標方案之中居然也做到了,還做了這麼美麗的動畫。令人震撼的還有配樂和那些數字,節奏踩點氣氛烘托都非常到位,讓天生樂感就很強的當地人配合著聲音就能聯想到那些簡練的數字濃縮的資訊。

一點點一步步,把觀眾的情緒帶起來。

這個動畫的製作方,還是從馮強聯絡的,要不是有他的業內關係,尋常人讓人家這麼專業的動畫電影大廠做這種投標檔案,給錢人家也不幹的。

現在看來效果非常好,現場所有人,包括競爭對手們都沉醉其中。

再多的文字也不如影像能帶給人直觀震撼,再多的複雜的邏輯和專業詞彙論述,都不如簡單明瞭羅列出專案前後的經濟資料更能打動做決策的人。

這一點,來自現實世界十幾年後的林若妍很明白。就像那個時候大家都喜歡刷短影片,而不是看枯燥文字圖表。尤其是跨語言文化,各種翻譯也不如直接丟個圖片或者短影片能說明問題。

這樣的經驗她能輕鬆復刻,而書中時代的人卻沒有如此超前的認知。他們只是覺得這樣的投標檔案實在太精彩了。雖然別家也有動畫表現建築物,不過大多都闡述的是藝術性和功能性,少有人聯絡到整個專案如何盤活,以及後續經濟對比。

關鍵這些資料也不是捏造的,是經由各專業的專家研究分析,一點點推匯出來,有充分的基礎資料支撐。

這些基礎資料也不都是公開的別人售賣的,還有很多是籌備投標檔案的先遣團隊在現場頂著烈日吹著黃沙調研得來的。連當地人都不曾關注的一些問題,包括季節氣候、人們的習俗等等方面,都會對工期有影響。

所以為了實現那麼快速的建設,並不是用嘴吹出來就行,要有紮實的調研,考慮到當地各種複雜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