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 章 正確煎煮中藥 (第1/3頁)
百病叢生:食療養生 愛吃章魚小丸子的一個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正確煎煮中藥是確保中藥療效的關鍵步驟。以下是一些基本的煎煮中藥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1. **煎煮前的準備**:將中藥材去除雜質,洗淨後適當浸泡。一般建議用冷水或溫水浸泡30分鐘至1小時,以便藥材充分吸水膨脹,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2. **選擇煎煮器具**:最適宜使用砂鍋、搪瓷器皿或不鏽鋼器具。這些器具性質穩定,不會與中藥成分發生化學反應,也不會影響藥液的味道。
3. **水量和煎煮容器**:根據藥材的量和性質,加入適量的水。水量一般超過藥材表面3至5厘米。大劑量和吸水性強的藥材需要增加水量。
4. **煎煮過程**:大火煮沸後,轉小火慢煎。一般藥物煎煮時間為30分鐘左右,但解表、清熱、芳香化溼類藥物沸後中火煮15至20分鐘,滋補類藥物則需40至60分鐘。煎煮過程中應攪拌幾次,確保藥材均勻受熱。
5. **煎煮次數**:一般藥物至少煎煮兩次,滋補藥物可以煎煮三次或更多。
6. **過濾和合並藥液**:將煎好的藥液過濾出來,合併備用。
7. **特殊煎煮方法**:某些藥材需要特殊處理,如先煎、後下、另煎、包煎等。具體方法應遵循醫囑或藥方要求。
8. **煎煮後的處理**:煎煮完成後,應將藥渣和藥液分離,避免藥渣中的雜質影響藥液質量。
9. **服用時間**:一般飯後半小時至1小時服用,但具體服用時間應根據醫囑調整。
10. **儲存和儲存**:煎煮好的藥液應儲存在乾淨、密封的容器中,放置於陰涼乾燥處。如果藥液需要冷藏,應確保冷藏條件適宜,避免汙染和變質。
11. **調整劑量**: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病情,有時需要對藥液的劑量進行調整。如有需要,應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12. **觀察反應**:在服用中藥期間,應密切觀察身體的變化和藥物的反應。如有任何不適,應及時停藥並諮詢醫師。
13. **飲食禁忌**:在服用中藥期間,應避免食用與藥性相沖的食物,如寒涼食物與溫補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降低藥效。
14. **煎煮環境**:煎煮中藥時應保持環境的清潔和安靜,避免煎煮過程中受到汙染。
15. **煎煮技巧的傳承**:中藥的煎煮技巧往往需要經驗的積累,家庭中如果有煎煮中藥的傳統,可以傳承下來,以提高煎煮的質量和效率。
煎煮中藥的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6. **火候控制**:煎煮中藥時,應根據不同的藥物特性控制火候。一般來說,草藥 initial stage 應使用武火(猛火),以便快速將藥物煮沸;後續的 simmering stage 則應使用文火(小火),保持藥物微沸,使有效成分充分釋放。
17. **煎煮時間**:不同藥物的煎煮時間不同,一般而言,草藥的煎煮時間為 20-30 分鐘。但有些藥物,如珍貴藥材或礦物藥,可能需要更長的煎煮時間,甚至需要先煎。
18. **煎煮順序**:有些藥物需要先煎,以去除雜質或減輕刺激性;有些藥物則需要後下,以避免有效成分被破壞。具體煎煮順序應根據醫生的指導和藥物特性來確定。
19. **煎煮工具**:應使用專門的煎藥壺或不鏽鋼鍋進行煎煮,避免使用鐵鍋、鋁鍋等易與藥物發生反應的容器。
20. **煎煮後的處理**:煎煮結束後,應將藥液過濾,去除藥渣,只服用藥液。過濾後的藥渣可以進行二次煎煮,以充分利用藥物的有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