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四合院之後,蘇青遠的腦海裡依舊迴盪著那句話:“如果不是活不下去了,誰想當劫匪…”這句話猶如一把重錘,狠狠地敲打著他的心靈。

沒錯,這個年代的警察擁有槍支和迫擊炮等強大武器裝備,如果劫匪與之發生火拼,結局只有死路一條。

蘇青遠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腦海中不斷閃現出更遠地區那些生活困苦的老百姓。

他們在艱難的環境中掙扎求生,飽受貧困、飢餓和疾病的折磨。

這個時代的人們真是太苦了!他們辛勤勞作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生活的壓力讓他們喘不過氣來。

蘇青遠不禁想起自已曾經目睹過的那些場景——

農民們在田地裡揮汗如雨,卻只能勉強維持生計;工人們在工廠裡辛苦工作,卻常常面臨失業的困境;孩子們在破舊的教室裡渴望知識,卻因為貧窮而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想到這裡,蘇青遠的心情愈發沉重。

他知道,這些問題並不僅僅侷限於某個地區或某個人群,而是整個社會所面臨的共同挑戰。

作為一名普通老百姓,他或許不能直接改變現實,但他可以喚起人們對這些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他決定用文字描繪出這個時代的苦難與無奈,讓更多的人瞭解到底層百姓的真實生活狀況。

同時,蘇青遠也意識到,要想真正改變這種局面,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每個人都應該心懷善意,關心他人,傳遞溫暖和力量。

只有這樣,才能讓這個時代的人們擺脫苦難,迎來美好的未來。

夜已深,蘇青遠的心中充滿了使命感。

他相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一定能夠創造一個更加公平、和諧的社會。

第二天一早,蘇青遠便開始了他的創作。

他化名蘇城天,以生動的筆觸,細膩的描寫,將自已所見所聞所感融入到文學作品之中。

他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紙張之上,訴說著底層百姓的艱辛與不易。

隨著作品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起社會問題。

一些有志之士紛紛行動起來,組織慈善活動,為困難群眾提供幫助。

然而,改變並非一蹴而就。

社會的頑疾根深蒂固,需要長期的努力和鬥爭。但蘇青遠並不氣餒,他堅信只要堅持下去,總會有收穫。

在這個過程中,蘇青遠也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們來自不同的領域,但都懷著一顆改善社會的赤誠之心。眾人攜手並肩,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奮鬥。

這天三大爺手拿報紙,有些激動的對一大爺道,“快快,老易,快點舉報全院大會!”

“怎麼了老閻,你這麼緊張做什麼?”易忠海不解的問。

“是那個蘇城天,他的作品上報紙了,你看了嗎?”

“沒呢,我工作這麼忙,哪兒有時間看報紙。”

“上面誇他寫得好呢,說他敢於揭露社會問題。”三大爺越說越興奮。

易忠海接過報紙,看了起來,“嗯,確實寫得不錯。”

“但你要召開全院大會,是為了什麼?”

“我要向蘇先生學習,創作文學作品,並同時向偏遠地區的百姓發起募捐!”

“好主意!”易忠海對閻埠貴豎起了大拇指。

全院大會上,閻埠貴在臺上慷慨激昂地講述著偏遠地區百姓的艱苦生活,號召大家獻出一份愛心。

臺下裡的人們紛紛響應,有人捐書,有人捐衣服,還有人捐錢票。

雖然不多,但蘇青遠看到這一幕,心中滿是感動。

他深知,一個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