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震怒,蘇護反叛
在朝歌的皇宮中,紂王的心情異常沉重。他原本期待蘇護能乖乖地將女兒送入宮中,滿足他的一已私慾,然而蘇護的當面折諍,讓他顏面盡失,怒火中燒。
“這蘇護,竟敢當面頂撞朕,真是膽大包天!”紂王憤怒地拍打著龍椅,臉上滿是猙獰。費仲和尤渾兩人站在一旁,見狀趕忙獻上計策:“大王息怒,蘇護雖然不敬,但也不必因此動怒。只需派遣大軍,定能讓他俯首稱臣。”
然而,紂王心中的怒火併未因此平息。他深知蘇護的忠誠和勇猛,絕非輕易能夠屈服之輩。正當他躊躇不決之際,一名內臣匆匆趕來,手中捧著一張紙條,神情緊張地跪在紂王面前:“啟稟大王,臣在午門發現蘇護題寫的反詩,不敢隱匿,特來奏報。”
紂王一聽,臉色頓時變得鐵青。他接過紙條一看,只見上面赫然寫著:“君壞臣綱,有敗五常。冀州蘇護,永不朝商。”這十六個字如同針一般刺痛了紂王的心,他憤怒地咆哮道:“這賊子如此無禮!朕赦他不死,他竟敢如此侮辱朝廷!來人,速速傳旨,命殷破敗、晁田、魯雄等人統領大軍,朕要親自出徵,滅了他冀州!”
魯雄等人接到旨意後,心中不禁暗暗叫苦。他們知道紂王此舉必定會引起天下大亂,但他們也明白君命難違,只得領命出征。然而,在出發前,魯雄卻向紂王提出了一個建議:“大王,蘇護乃是忠良之士,素懷忠義之心。此次反叛,必有隱情。若大王能派遣一位仁德之君前去征討,或許能避免一場無謂的殺戮。”
紂王聞言,眉頭緊鎖。他深知魯雄所言非虛,但他又怎能輕易放下自已的顏面呢?正在此時,費仲再次站了出來:“大王,冀州乃北方崇侯虎屬地,可命侯虎征伐。”
紂王一聽,覺得費仲所言有理。崇侯虎乃是他的親信,勇猛善戰,定能迅速平定冀州之亂。然而,魯雄卻再次提出了反對意見:“大王,崇侯虎雖然勇猛,但為人貪鄙暴橫,若他提兵遠征,所經之地必將遭受殘害。臣以為,不如派遣西伯姬昌前去征討。姬昌仁德四布,信義素著,定能平息此次反叛。”
紂王聞言,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姬昌的仁德之名,也明白魯雄的擔憂。經過一番權衡利弊,他最終決定同時派遣崇侯虎和姬昌出征冀州。他希望透過這種方式,既能彰顯朝廷的威嚴,又能避免無謂的殺戮。
然而,紂王並沒有意識到,他的這一決定已經埋下了禍根。崇侯虎和姬昌雖然都是朝廷的忠臣,但他們的性格和行事風格卻截然不同。崇侯虎勇猛善戰,但為人殘暴;而姬昌則仁德寬厚,以信義著稱。當兩人同時出現在冀州時,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即將上演。
崇侯虎率領大軍先行抵達冀州城下。他見城防堅固、兵士眾多,心中不免有些畏懼。然而,他並沒有放棄,而是決定先派遣使者進城勸降。使者來到蘇護府上,向蘇護傳達了崇侯虎的話:“蘇護將軍,你若能獻出女兒、歸順朝廷,則可保全家性命;否則,大軍一旦攻破城池,你和你的家人將難逃一死。”
蘇護聞言,冷笑一聲:“我蘇護一生光明磊落、忠義兩全,豈會為了苟活而背叛自已的信仰?你回去告訴崇侯虎,讓他洗乾淨脖子等著受死吧!”使者見蘇護態度堅決,只得灰溜溜地返回大營。
崇侯虎得知使者無功而返後,大怒不已。他下令全軍攻城、務必一舉拿下冀州。然而,冀州城防堅固、兵士勇猛善戰,崇侯虎的大軍一連攻打了數日都未能攻破城池。反而被蘇護率領的冀州軍隊殺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
就在崇侯虎焦頭爛額之際,姬昌的大軍也抵達了冀州城下。姬昌見崇侯虎久攻不下冀州城、心知其中必有蹊蹺,於是決定先不急於進攻,而是派遣使者進城與蘇護談判。
使者來到冀州城下,被守城計程車兵帶